家乡的变化

初一 叙事 1328字
2024-02-12 12:54:24

我的家乡—民乐,它静卧于巍峨的祁连山脚下,虽然只是中国大西北的一个朴实无华的小县城,但却是一座美丽而又充满魅力的小县城。

这里的夏天鸟语花香,凉风习习,是再好不过的避暑胜地;秋天五光十色,遍地金黄,具有“色彩天堂”的美誉;冬天,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副美景。但家乡冬天的寒冷,用“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来形容都不为过。

光阴如梭,这么多年家乡的巨大变化,让妈妈不禁感慨万千,陷入了一段美好回忆中。搭上时间列车,我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变化…

80年代,家乡没有那一栋栋井然有序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一排排破旧的土房子;没有,锃光瓦亮、五光十色的大吊灯,只有一个昏暗的小灯泡;没有又宽又大,又软又暖和的床,只有一张铺着席子,用砖和泥垒起来的大土炕,随着火苗由旺到熄,据说睡觉也能体会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妈妈最得意的就是外婆买的一台小彩电,不仅能看到彩色画面,还成了村里的“电影院”呢,每天都有好多人来看电视剧。斗转星移,画面一转,现在手机、电视都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听着妈妈的讲述,我若有所思,为什么我们现在和过去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现在我明白了,是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科技的突飞猛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家乡,让它生机勃勃!

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不停地追问妈妈上小学的经历。谈到这里,妈妈的眼眶里泛起了一滴辛酸的泪…马路,不是平坦而又宽阔的柏油马路,而是一条条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土路。每次遇到刮风天,不但是黄土飞扬,而且不一会便身披一件“黄金风衣”了。下雨天则到处泥泞,寸步难行。他们上学时都是坐“11公交车”——两条腿,因为仅有的代步工具不是自行车,而是马拉车,所以妈妈说她好像没见过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至于自行车也是为数不多的人家才有。相比现在,电动车,自行车,小汽车,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每到放学车水马龙,把学校门口围得是水泄不通,从学校到家,不到五分钟就到家了,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回忆齿轮继续转动,妈妈记忆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了。简陋的教室里,摆放着几张破烂不堪的课桌。一阵阵寒风从没有玻璃的木窗里钻进来,刺得她满脸生疼,冬天,煤炉子冒出来的浓浓黑烟呛得人直泪流满面。他们的课本谈不上精美,仅有的几本故事书,大家都要争先恐后地借阅。而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在铁制的课桌前,人人手捧一本精美的书,课外书籍更是应有尽有。这一切是谁创造的呢?

是科技?对,是科技的飞速发展,才让家乡,焕然一新,而科技发达的背后是祖国的强大与繁荣。祖国的繁荣是靠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拼搏与奋斗;祖国的安宁是靠前辈们的浴血奋斗;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靠父辈们的努力。相信,未来家乡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祖国会因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几十年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欣慰我的家乡坐上了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回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列强入侵,祖国战乱不息,到毛主席带领革命前辈,打败鬼子,解放中国,制定法律,搞科技、抓改革等一系列的变化,正是因为一代代革命先辈,历经千难万险,披荆斩棘,才创造了如今的宏伟大国!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踔厉奋发!

我爱您中国,我以您为傲;我爱您家乡,你是我生命摇篮,更是我梦想的起点!我们会努力学习,再创辉煌!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