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爽的雨帘下,古香古色的文化古街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在三坊七巷中漫步,眼前出现了一把油纸伞,它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记忆。
偶然间,我闯入一间不起眼的小屋,远远地看见一个阿婆正在制作油纸伞。她只靠这把油纸伞维持生计。阳光轻抚雪白的短发,阿婆手中鼓捣着伞骨,使伞骨摸起来如光滑的冰。阳光下,刀背和刀刃在闪烁。四周鲜花盛开,蜜蜂和蝴蝶为她助兴,仿佛奏响了一曲细腻的乐章。
阿婆首先将伞骨浸在水中,它便绽放出一层古朴的红晕。伞骨似乎有了灵魂,摇曳生姿。接下来,她小心翼翼地将特质皮纸固定在伞骨上,双手编织着油纸伞,不仅编织着油纸伞,更是编织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阿婆的手艺无与伦比,她在皮纸上勾勒着江山山水,花鸟虫鱼尽收眼底。她的小画笔仿佛有了魔力,将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传神逼真。
最后,阿婆从小盒子里拿出一罐桐油,用刷子均匀地刷在皮纸表面,如同一位不凡的诗人在书写着华美篇章。阿婆完成了一把手工油纸伞,不仅是她的经济依托,更是她快乐的源泉。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延续,更是让她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把油纸伞不仅撑起了古街的古香古韵,更成为了代代手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守候和延续。他们不仅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守忆人。他们守住了传统手艺,也守住了一代人的回忆和中华民族的记忆!而阿婆的专注和用心,不仅在油纸伞中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更感染和启迪了后人。
这把油纸伞在雨天里撑起了快乐、传承和艺术,让人们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