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从食堂打完饭回来,便看见她手里拿着一个罐状的东西,在班级里到处喷。我问她手里拿的是什么,她告诉我,这是空气清新剂,班上的空气太浑浊了,同学们待着不舒服,用这个会让大家好受一点。
了解了缘由,我点点头,示意她继续做,随后回到座位上吃饭。
虽说嘴里在扒拉饭,但是眼光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见着她喷完空气清新剂,又回到座位上,从书包里拿出一瓶香水样的东西,在班级的角落分别喷了一下。一瞬间,一股醇厚的木质香便浸满了整间教室,令人头脑清醒。这倒真是件好事。现在正值严冬,除非特殊情况,不然没有人会打开教室门。若把教室门打开,冲进来的凉风确实很清新,但是不一会儿便会引来全班人的“投诉”:这么冷的天开什么教室门啊,是想被冻死吗?但不开门窗不透气,空气不一会儿就会变得污浊,特别是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学校的规矩是:在食堂打完饭之后,用饭盒子装上饭菜,回到教室里吃。于是,一到午饭时间,班上便充满了各种菜的味道。这让本不新鲜的空气雪上加霜。她这么做,确实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隔天,她又从家里搬来了一盆绿植,用一个大花盆装着,里面的植物好像是一棵树,但没有花,只有叶。我问她这又是干嘛,她冲我笑了笑,眼底充满了清澈的善意:“老是用空气清新剂和香水对身体不好,我搬来了一盆绿植,自然又可以净化空气,同学们下课了也可以看看这个缓解疲劳。”过了一会儿,她又补充到:“这是西府海棠,听我妈妈说,这种海棠好像有淡淡的香气。虽然现在没开花,但等到来年春天,这一树花的香气定会溢满整间教室,也一定会为整间教室添香。”说着,她便把它搬到了教室的后面,轻轻放了下来。
这时,门外面来了一个人,他站在我们班门外喊到:“文艺委员在吗?快点去知行楼那边开会!”我听见她应了一声,随后回到座位拿出一个小型的笔记本和一支笔,飞奔出了教室。
看着脚下的一盆海棠,我这才发现这个平时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居然是搬着这一个看着就很重的盆景来学校的,这不禁让我对她心生佩服。
等她开完会回来,马不停蹄地准备将开会时所提到的事情写在黑板上告诉大家时,被我拉住了,关于她搬来海棠的事,我还想知道更多。“哦,你说海棠?那只是我搬来净化空气的,只不过想让大家平时呼吸的空气更加新鲜而已。而且等海棠花开了,不还能为班里添香吗?”添香,又是这个词。我将它在心底暗暗读了许多遍,不觉间又好像读出了另外一种新意。
是啊,添香;是啊,为班级添香。
我期待来年春天开放的海棠花,我也期待,她为班级所添的那缕香。
教师点评:初见“添香”一词,很多人下意识会往比较“高大上”的题材方向进行思考,本篇作者却用实际告诉我们,身边的故事,也能很好展现“添香”。一审“香”之表、深层含义。本文中,香,亦实亦虚,既是空气清新剂之香、西府海棠之香,也是一位班级成员对班集体的关爱之香,更是无私奉献之香。通过特定的事例来展现“添香”的精神实质,行文由实入虚,形神兼备,是为比喻类题目写作之法。二审“添”之动作。“添”是加增,正因“班上空气太浑浊,同学们待着不舒服”,少了些香,“她”喷洒空气清新剂、搬来西府海棠来净化空气,是为“添”。而“添香”不仅是一种行为,为个人,为班级,也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与奉献品质,立意深远。讲同学故事,为“班级”添香,作者之设计非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