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味道

初一 叙事 1266字
2023-11-17 07:08:09

我的老家在农村,印象中,它有着一副独特的面貌。站在院门口,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农田。抬头看,则是纯净如洗的蓝天白云。那里像有一种魔力一般,时刻都萌发着生机,到处都有等待被发现的情趣,让人一踏上这片土地,内心就升腾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归属感。

可这次回乡,当我踏上新修的水泥路,看着道路两旁不知何时建造或翻新的一幢幢2层小楼,却心生隐隐的陌生感。房屋是清一色的红砖墙,刷着鲜亮油漆的铁门取代了极富年代感的木门,虽然美观、时尚,但也因此多了些许刻板。举目远眺,绿树和农田还是有的,但由于房屋的“侵占”,曾经覆盖了大半个村庄的它们如今只能一再“退让”。看着眼前仿佛换了一副面孔的乡村,我的心里不禁升起了一股不安:这还是我的老家吗?为什么它好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不知不觉间,到了日暮时分。夕阳下,炊烟依旧自家家户户的多层小楼上缓缓升起,又随风飘散。金红色的晚霞将遥远的天际和悠悠的炊烟染上了暖洋洋的色调。这一幕勾起了我对过往的回忆。

从前,一到晚饭时间,村里人便娴熟地在自家门前的院子里桌子、椅子,再摆上碗箸、菜肴,然后纷纷投入黄昏的怀抱。被晚霞映照得微醺的夕阳,将它最后的光和热倾泻在了桌上那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上,普通的家常菜因此戴上了温润柔和的“滤镜”,变得色泽鲜亮、丝缕分明。一家门围坐在桌前,一边说笑,一边享受自己忙碌的成果。这一场景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记忆中,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朴素的烟火气。

“准备开饭了!”家人的呼唤和眼前的一桌饭菜,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

“我们不在院子里吃吗?”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房子翻新后,家里更宽敞了,就不用去院子里啦。”奶奶解释道。

家里条件越来越好,我应该高兴才是,可不知为何,我的内心竟被失落填满。我埋头吃饭,却觉得少了乡村晚景和四邻笑语的陪伴,连家常饭菜都没有了从前的味道。

第2天,我起了一个大早,只为看一看乡间热闹的清晨。记忆中,这里的清晨比别处来得都早。农民结实而黝黑的肩头扛着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农具,迎着天边若隐若现的晨曦结伴下田。劳作的时光是溢满期盼的。农民们撸起袖子,步伐也变得有力起来,渐渐地,他们的额上沁出了大颗大颗的汗珠,可挥舞锄头的力道却更大了。也许他们跟前早已浮现出一幅幅丰收的图景。

如今的田里依旧热闹,却再难见到农民们光着臂膀、大汗淋漓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移动的“大家伙”。我正为没见到记忆中的场景而怅然,却看见爷爷满脸自豪地站在田埂旁,他指着田里的“大家伙”,笑呵呵的对我说:“你看,这些机器可帮了大忙!不仅耕种效率提高了,我们也有了更多喝茶、聊天的时间。”

爷爷的话在意不经间打开了我的心结。也许,是我太执着于过往了。乡村原本的味道固然珍贵,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乡亲们的生活更舒适、从容了:人们能在温馨的灯光下、在宽敞的餐厅里安心地吃一顿晚饭,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乡村也并未完全失去原本的味道,这里依然有着温馨的黄昏和火热的生活,只是变换了一种存在方式。

生活就是一边念过往,让原本的味道在心里也蔓延,一边敞开怀抱,去接纳时间赋予它的变化。这样想着,我的内心一片明朗。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作者可以再多注重一下对详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