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初一 叙事 812字
2023-10-29 09:12:30

“园而入神,君子之识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是一座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和颐春园比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倚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由圆明,长春,宜春三园组成,占地3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斤,有园林风景百处面积为160平方米。他继承了中华3000多年的优秀制造园林传统,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多姿,同时又吸引发欧洲的园林建造情势,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尚完美,真可谓,虽有人赵宛如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筑城,而且是一座皇家博物馆,被法国雨果,成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然而,在圆明园辉煌的历史中,有一段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大肆抢劫,文物被洗劫一空,更可怕的是,他们纵火烧毁了这一带名园,将之夷为平地。此事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自豪感,奠定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斗争性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下周总理在一个会议上提出了保护圆明园遗址的方案,并提醒国人:国耻勿忘!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的教训,志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更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国家。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指数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人民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文化的力量源于生命的精魂,历史的丰盈缘于蓬勃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密码,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体现。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传承形态每分钟都在消亡,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我们先人留下的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珍贵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些渐渐流失的、将要被人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文化遗产的继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情感真切。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作者可以再多注重一下对详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