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玄武
“叮铃铃”随着一阵急促的上课铃的拉响,一节有趣的“买瓜”课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我们的政治老师“闪亮登场”,只见她不慌不忙地从袋子里拿出教科书,嘴里还说着:“同学们,你们现在想吃西瓜吗?”老师的问题使我们大吃一惊:就算我们想吃,也不可能现在就吃啊,这可是在学校里呢!“同学们,你们要知道,‘知识就是财富’,这节课,只要你们背会知识点,你们就可以用自己的‘金钱智慧’买到‘西瓜’,有没有信心?”“有!”一听到“西瓜”,作为“吃货”的我们立马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智慧买到这颗“西瓜”。
只见老师将第一个“小西瓜”写在了黑板上:“我们要如何接纳自己?”我们迅速掏出书本,一目十行地飞速寻找着答案,可是那答案却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看得见我们,我们却看不见他。就在大家还在埋头苦寻的时候,小明同学飞速举起右手,答出了关键答案:“我们要接纳自己的全部,需要乐观、勇气和智慧。”“非常准确,大家一起给他鼓掌吧!”班里瞬间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老师竟然真的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个小西瓜,走下来递给了小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你用自己的智慧获得的财富!”我们看着那个西瓜,口水都要留到地上了呢!
接着,老师将第二个“小西瓜”写在了黑板上:“我们要如何欣赏自己?”这次,我们精准地预判了老师的问题,都迅速地举起了右手,可是,老师随即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你说,你们拿知识换西瓜的时候,不可能拿着书吧?所以,谁可以给老师背下来呢?”听到老师的话,所有人立刻放下了手臂,“谁想尝试一下?”在经过了一分钟的“冷场”后,小力勇敢地举起了手,他站起来以后,流利地背诵出了所有内容,而且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全场响起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他也理所应当地获得了一个小西瓜。
最后的“压轴”来了!只见老师把最抢眼的,也是仅有的一个“大西瓜”写在了黑板上:“我们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这个问题正中我的下怀,我勇敢地举起双手,说出了最终答案:“要扬长避短,要改正缺点,要激发潜能,是在为他人和社员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孩子,你背的非常棒!”在所有同学的注视下,老师将一颗“巨无霸”西瓜放到了我的桌子上:“这个西瓜,还真的很搭配你的‘巨无霸’大脑!”那一刻,我看着那颗大西瓜,觉得自己获得的不止是一个“西瓜”,也不止是知识,更是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就是财富。
那节有趣的“买瓜”课,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那节“买瓜”课,不仅让我“买”到了西瓜,也让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更让我懂得了,知识就是财富。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堂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买瓜”课——学生要用知识点回答问题才能获得“西瓜”奖励。整篇文章叙述描写细致流畅,按照老师讲课的顺序,将这堂精彩的课划分成三部分——“要如何接纳自己?”、“要如何欣赏自己?”、“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进行描写,详略非常得当。并且语言轻松幽默,用丰富的描写手法勾勒出了教室里学生们的活跃氛围,对学生们的反应进行夸张和幽默的描述,如“口水都要留到地上了呢!”“全场响起一张排山倒海的掌声。”,增加了娱乐性,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具真实感。总的来说,文章传达了一种积极的教育观念,即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思考,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财富——知识,而能够通过这样有趣的叙述方式为读者带来这门课,小作者也非常棒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