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虽然有些恐高,但立志要当一回好汉。同伴说1个小时就足以完成全过程。于是,我们每人只拿了一瓶水,就雄心勃勃出发了。
汗水
一开始山的坡度并不是很大,我们几个一路说笑打闹。随后道路越来越难走,我们来到了一段石子路。这里只容得一人通过,而不远处就是悬崖,没有什么防护措施。经常会有石子被无意间踢落,伴随着“咕噜噜”的声音滚了下去。我和同伴还是爬到了长城上,当上了“好汉”。不知何时,大家都已经汗流浃背,也都喝完了水瓶里的水,嗓子都冒了烟。
据其他攀登者说,如果继续沿着长城向上爬,就能看到一个石碑——它同时跨越了京津冀三省。大家都想试试一脚跨三省,但当我向上看时,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上面只有一些少得可怜的石阶,剩下都是陡坡。“我想喝水,渴得要命。”出了太多的汗,没有水的补充,我想打退堂鼓。但最终在伙伴的“撺掇”下,我还是鼓起勇气,向上爬去。
没走几步,我们就感受到了艰难:长城两边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石阶踩上去也不平稳。向左右两边看去,只有令我胆寒的“深渊”。我开始了名副其实的爬山——双脚双手地“爬”着上山,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口干的要命。我们嘟囔着,真后悔没听家长的话,多背点水。山顶终于到了,看见了那传说中一脚跨三省的石碑,站在旁边合影留念。
做好汉真不容易,虽然知道成功登顶必然要流很多汗水,但还是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功亏一篑。看来,只做好了流汗的准备是不足够的。
泪水
在刚开始登长城的路上,我们见到了一对父女,那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正有说有笑地和他的父亲一起拄着登山杖爬山。同伴跟我开玩笑:别被小姑娘比下去。怎么可能!随后,我们成功地把他们甩在了身后。
回程时,同伴忽然趴在我耳边小声说道:“你这个恐高症患者表现不错,没像那个小女孩一样掉眼泪。”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小女孩刚才的笑脸上已然满是泪痕,嘴里还念叨着:“我不想爬了……”尽管如此,她依然拉着爸爸的手,艰难地迈着步子,我都能看到她的腿在抖。她的父亲边走边好言安慰、鼓励着:“你很棒,爬了这么高,再坚持一下,前面就是终点了。你看,刚才咱们遇到的几个哥哥早都到了,他们都成为好汉了。咱们也一定能爬上去的。”我也走过去安慰她说:“你看到那个烽火台了么?那就是终点了,你那么厉害,一定行的,加油!”小姑娘不好意思地抬头冲我笑笑:“谢谢哥哥。”又对她爸爸说:“爸爸帮我擦擦脸上的汗。”我们大家都笑了。
我是真心为小姑娘竖大拇指的,她流着泪也要爬上长城做好汉,真了不起。她自己的努力,加上父亲和周围人的鼓励、帮助,让她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笑容
就在我安慰完小女孩准备继续向下走时,两个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是之前在那段石头路上见到的两位老人。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一问才知道,他们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依旧各自背着背包,一手拿一个登山杖,稳稳地向着终点前行。我的目光被那两位老人吸引着,他们的脸上或保持着淡定从容的微笑,或略带严肃地盯着脚下的道路。两位老人感受到了我们的关注,停下脚步,微笑着从口袋里取出手机,递给我:“能麻烦你给我们拍张照吗?”我欣然接过老人的手机,向下走了几步,看着他们摆好姿势,拍下了最美的照片——满头银发的他们,拄着登山杖,满足欣慰地笑着。
老人的笑容让我受到了鼓舞,他们是我仰视的榜样。
爬长城的经历,不只让我克服了恐高成为了好汉,还让我明白强者要用汗水磨练,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道理;也敬佩小姑娘擦干泪水倔强坚持的精神;更赞叹老夫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