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漫步于曾经的回忆,发觉这一路上助我成长的人有很多。但其中出现最多的身影是我的父亲。
犹忆儿时读诗,我稚嫩的小手捏着书页,一字一顿地诵读着。
“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时的我盯着白底黑字的诗句琢磨了好久,许是还未明白凋零生命的轮回。孩童稚嫩的思想里,“生”与“死”俨然是相互对立的两堵高墙,那时的我也不例外。
一旁的父亲见我为难,接过我手中的诗集,旋即目光转向窗外,暗示我看向窗外的风景。窗前的我带着不解也看向窗外衰败的枯枝残叶。深秋的景色大抵就是无尽的凋零。我望着窗外暗调的秋景,满目尽是萧瑟,不禁生出几分伤感。
然而父亲却开口道:“你看那秋叶,虽不及春日时候那般生意盎然,但它多美丽。”
我不解,地上的落叶失去颜色,枯黄而死气沉沉。挂在枝桠上苦苦支撑的残叶更不用说,风一吹便迁出无尽伤感,自觉悲凉。
父亲感慨地抚摸诗集厚厚的封面,“你或许是不知晓,那看似凋零的黄叶在秋天这个万物轮回的季节可以说是虽死犹存。它自树上被风扑下,日夜沉淀在树根边的泥土里,待冬去春来之时,便与泥土融为一体,化作新生命的养料。”
听到此处,我的心猛然一震。幼小的心灵顿时充盈着对秋叶的敬佩。——明明已经没有了养分,却还是要以仅存的微薄之力代留下最后一丝力气,从此便安静地长眠,不再发出声音。正如那些弥留之际依然试图再做些什么的人们,这种生命的责任感令他们可歌可敬。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秋叶生出崇敬之意——又或者说,不单单是秋叶,是这广大天地间舍身为后人留下“养分”的人。
又是一个午后,明媚的日光在枝桠间打下阴影。倚在窗前读诗的我,眼前忽然出现一片树叶状的光斑,在字行间来回跃动。我伸出手细细抚摸平整光滑的书页,光斑在指缝间灵巧地跳来跳去。抬起头,窗外的树上挂着一片残叶,反射着阳光,通身金灿。随风摇曳生姿,——于是脑海里突然显出多年前的“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时静静地观望着窗前朝气蓬勃的叶片,又忽觉秋日更胜春,心里充满着对生命表现力和责任感的崇敬。
坐在对面的父亲兴许是感受到了窗外肆意摇动的生命,抬起头来冲我会心一笑。
那一瞬间,心里漾起的是无尽的感激。我的父亲,教给了我很多。小如蝼蚁,大至天地,使我能从容地站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上。年与时驰,他高大伟岸的身影就伫立在我心里,不曾消减过半分。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