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

初一 叙事 816字
2023-06-01 00:15:55

厨房的暖灯下,刚蒸好的腊鱼冒着腾腾热气,我大口咀嚼着它,幸福溢于言表。家乡这项独特的民俗——腌制腊鱼,已然成为我浓浓的思乡情结。

儿时,窗外的雨顺着家乡的屋檐落成一排雨帘,奶奶缓缓站上椅子,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取下门外挂着的腊鱼。“这是奶奶在腊月亲手腌制的。”爸爸夹了一块给我,“你在北京都不一定吃得到这么正宗的。”那腊鱼色泽泛黄,有种乡村的朴素感。我浅浅一咬,瞬间一股浓郁的咸味从舌尖蔓延开来,占领了我整个口腔。“呸!呸!”我赶紧把它吐出来,“怎么这么咸啊?大过年的还不如吃点鲜鱼呢。”爸爸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看奶奶面色依旧和蔼,但还是有一抹不易察觉的失望转瞬即逝。那天谁都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后来每次回到家乡,餐桌上都不再看到腊鱼了。

前不久,慕名前去品尝一家餐厅的招牌菜——红烧肉。那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唯一的亮点是这道菜中的几块鱼竟和这肉意外地搭配。我夹起其中一块仔细端详,微微泛黄的鱼身,在灯光的映射下还能清晰地看到根根分明的肌肉线条,放入口中,略干的鱼肉和红烧肉丰腴的汁水充分互补。一丝微辣,一丝咸,这似曾相识的味道让我想起了什么。飞速翻看菜单,这道招牌菜经过大力宣传,食材一栏赫然写着“腊鱼”二字。刹那间,尘封的记忆穿过重重光阴,奶奶那佝偻的背影、失落的神情,爸爸的欲言又止都狠狠击中了我。“其实这腊鱼并不那么咸,挺好吃的啊……”我喃喃道。我一遍遍地抚摸着菜单,却抚不平心中的歉疚。

从餐厅回到家,我马上和奶奶进行视频通话,撒娇般地告诉她自己想吃腊鱼了,奶奶笑得皱纹又添了几道,开心得像个孩子。

收到奶奶从家乡寄来的包裹,我迫不及待地将腊鱼蒸上。看着灶台上跳动的火焰,我又怪了一次自己小时候的不懂事。厨房蒸气氤氲,就好像家乡的袅袅炊烟。我不禁想念起那个遥远的小村子的一切:门外挂着的腊鱼腊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热闹的打糍粑,还有奶奶那佝偻的身影和慈祥的笑脸。不知何时,腊鱼已悄悄成为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联通了我和遥远的家乡亲人。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取材独特,文笔优美,情感真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作者借物喻人,借这篇状物散文表达了自己炙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