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过年期间桌上必须摆上一盘糍粑,并且必须要放在最中间。糍粑置于花篮竹碗中,闻,是淡淡的米香;尝,是附着在舌尖上的软糯和与之相伴的淡甜。弥漫在空中的糍粑香久久不得散去,而故乡的糍粑,也在我的脑海当中挥之不去。
在年三十儿的前几天,村中的老一辈都会上街去买生糍粑,我们又称之为赶鸟儿。在小时候,我总爱到一个满满那儿去买碗糯糯的米豆腐,满满递来米豆腐后大声向糍粑嬢孃吆喝一声:“城里娃来喽!”随之便笑嘻嘻的地向糍粑嬢孃的摊指去。我三步并两步地窜到糍粑嬢孃摊位前,嬢孃像早已预料到似,把早已准备好的糍粑递到我面前,“城里娃,过年好啊!”“过年好糍粑嬢孃”听到糍粑嬢孃的声音,我打心眼儿里的安心和喜乐。
嬢孃穿着一个红格子围裙,随意盘起的头发油亮亮的,细长的眼尾有数不清的褶皱,让她看起来更加温顺慈祥。紧接着嬢孃打开大蒸锅,它好像往外吐了口气儿,既热又香甜的烟雾喷洒在脸前,猛吸一口,整个人身上都缠绕着糍粑的香味。嬢孃从蒸炉中拿出了几个熟的糍粑,浇上红糖汁儿,那叫一个美味地道。接着装进盒子,撒上一圈黄豆粉,她每次都会偷偷送我几个秘制糍粑,叫我莫能告诉别人,凑近与我说:“多尝尝嬢孃的糍粑咯,大城市的糍粑可没嬢孃的正宗呐!”
买回家后,我立马做到火堆前,拿出两个白扁的糍粑,把它们架在夹子上,焰火下的火星格外引人注意,七八个摆在一起,夹子下的火星粒连城一圈,犹如一条镶了红宝石的项链,也是团圆的一家人。大概过了五分钟,糍粑热得往外冒汗,散发出一股体香,白嫩的身躯上,也逐渐生起了结痂。寒冷的冬夜,万家灯火齐明,所有念想都流向故乡,长辈的津津乐道,孩子游戏时的欢呼雀跃,给手中的糍粑添增了不一样的色彩。
糍粑是故乡的名片,一丝甜香,是故乡的味道,是团聚的见证。糍粑换了又换,变了又变,但吃它的人永远铭记它最初的味道。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