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会

初一 叙事 828字
2023-05-29 22:07:11

我的祖籍在通州,那是个和谐美丽的地方。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那里也有当地独特的民俗花会 — 小车会 。

小车会与旱船会、高跷会并称北方三大花会。有名的班子每到重大节庆便会登台表演,向观众们显显身手。

花会当天,儿时的我总是第一个醒。穿好衣服晃着小腿,盼着去花会的时间。

到了花会,远远的便能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望见鲜艳的一片红绿,周边还支起了集市,人山人海,规模不在庙会之下的。老一辈人说“锣鼓宣天热闹好,把那些在节庆出来捣蛋的小鬼都吓跑”。是否吓跑我不清楚,但每有花会,我必是前排的一员。一手抓着风车,一手捻着酥饼,大口地喝着酸梅汤,好不快哉!

小车会的内容我是了解些的。大抵是当地村民扮成各种人物,在锣鼓声中演绎些故事情节供人观赏。还有的与时俱进,八仙中的张果老,西湘记的煤婆,西游记中的取经四人组,一齐上台,来个梦幻联动,有趣极了。

值得一提的是花会的道具,张果老的驴不好是真驴,不然以村里老黑的倔脾气,怕是要伤人。但是这难不倒聪明的村民们,他们先用竹子做出驴的框架,再往上面糊层纸,最后涂上喜庆的颜色就大功告成了。亮相前在驴背上打个洞,“张果老”就架着他的新驴上场了。同理,渔夫的船,新娘的轿,都是这样制成的。

花会上,有新意的班子会邀幸运观众同舞。我曾被选中,本不想上去的,但话还未出口,身高体壮的大叔,便把我抱了上去,接着便是雷鸣般的掌声。我只得横着心跟着跳,但我年纪小,身子也矮,大多看到的是演员的大腿、纸驴的屁股、大红的绸缎和煤婆的烟斗,一时间走错了方向,撞在新娘的花轿上摔了个大屁墩。台下无良的欢众又哄堂大笑了。

或是年岁渐长,或是疫情原故,我已许久不再去花会。花会的规模也不再有儿时那般大。我时常想:没有风车、没有酥饼、没有酸梅汤的花会有什么意思呢?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时至今日,我再没去过那样好的花会,品过那样甜的酥饼。或许这家乡的民俗将混着浓浓的乡情,带着淡淡童年回忆的清香,似枚种子埋藏在我的心中,悄悄发芽成长,在我失落时给予我希望和力量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