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初一 叙事 1010字
2023-05-19 17:38:23

俗话说得好“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在我们东北老家,特别是过年那几天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饺子,既然是一道美食,那就得好吃。你想想,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一进门,抱着暖和的大碗,吃上一口热乎乎、美味的饺子,那是多美的一件美事啊。

饺子的“好吃”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温度,第二个就是馅料。饺子绝对不能放凉了,饺子一凉,皮就会蔫下去,和刚出锅的饺子比,少了些精气神,并且吃起来口感也逊色许多。馅料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白菜的,鸡蛋的,香菇的,但只要调馅儿调得别太离谱,咸淡味适中,饺子就不会难吃到哪去。

做饺子有讲究,吃才是最大的享受。屋外面是东北的冰天雪地,屋里面一大家子人围在桌前,看着春晚,桌上是刚出锅的饺子,冒着热气。饺子是好吃,可吃多了还是会觉得乏味。于是人们又想了个招,往饺子馅里加个硬币,吃到的人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一帆风顺,这也是我们家饺子的一大特色。

记得除夕夜,我与家人们围坐在桌前等饺子吃了。十几个人,无论是老还是小,手早就握紧了筷子,眼望着厨房。“饺子来了!”几盘饺子上了桌,餐盘还没放下,十几双筷子就伸到盘里了。我盯着一个大大的饺子,圆鼓鼓的,心想着应该藏了硬币,就马上下了手,一只筷子插进饺子里,另一只筷子一合拢,饺子就送进了嘴里。刚才筷子一戳,没什么硬硬的感受,我的心早已凉了半截。嘴里的饺子肉馅里和了一些白菜,增添了一丝柔软,还加了一小块墨鱼,又有一点嚼劲。轻咬一口,鲜美的肉汁溢了出来,口腔里满是饺子的味道。但可怜的舌头摸索了半天,也没有一点硬币的影子,我只好把饺子咽下了肚。看周围哥哥、姑姑都吃着了硬币,我的心更急了。一个饺子、两个饺子、三个⋯⋯我暗暗发力,我要吃到硬币。我的牙好像咬到了什么硬的东西!我屏息凝气,试探地咬下了第二口。“呜呜!”我指着嘴巴,吐出了一枚硬币,硬币掉到空碗里,碰撞出一阵清脆的声音。“恭喜恭喜!”“我怎么就一个都没吃到!”“我这儿都三个了,你可得加油了!哈哈哈”⋯⋯

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我再接再厉,以量取胜,凭借五个硬币拔得“全家饺子大战”的头筹,并且在毫不低调地炫耀自己的“战果”,可是那鼓鼓的肚子害的我运动了好久。

其实饺子不是我的最爱,吃到的硬币也没什么用。但能和大家一起参与就成了记忆中永久的温暖。在北京过春节,爸妈仍然保留着老家吃饺子的习俗,也会在馅料包上硬币。但窗外没有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屋内没有了几十口人抢饺子热闹,总觉得少了些年的味道。

教师点评:围绕“年的味道”这一主题,作者分享了自己心中最有代表性的“年的味道”——春节的饺子。质朴自然的文字不仅将作者对饺子的喜爱、关于除夕吃饺子的难忘记忆做了充实丰富的展现,也让作者对为何认定饺子是“年的味道”、饺子对于春节意义特殊的认识做了如实、真切的阐述,文章满载着祥和与温情,也别具情怀和感染力。不过,文章的主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明确。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没有投注充足的笔墨去详细、深刻地探讨自己对于“年的味道”、对于“为什么饺子在自己心中是年的味道”、对于“饺子与年的味道存在怎样深厚的联系”等等的感想和思考,主题的阐释与深化不够到位,另一方面是作者讲述了太多关于“吃饺子”的内容,将文章的重点放错了地方,影响了主题的传达,甚至导致文章略显偏题。作者可以就这些问题对文章再做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