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芒种节气。
此时,仲夏已至,北方麦黄,江南梅熟。
什么是芒种?
芒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中:“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思是说,只要能长草的水田,都可以种麦子或者稻子。当然,这句话中,是读作芒种(zhǒng),芒种泛指长着芒刺的各种谷物。
那么,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呢?
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从主要粮食作物来看,是:有芒的麦子该收了,有芒的稻子该种了。所以芒种时节是“亦稼亦穑(sè)”,又得收,又要种。谚语说:“杏子黄,麦上场,栽秧割麦两头忙。”所以芒种,也经常被人写成“忙种”。虽说是收和种两头忙,但芒种节气的名称本义,重点是种,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赶紧种,千万别错过天时。
谚语说:“芒种后见面”,不是说咱们芒种之后见一面,而是芒种之后收完了麦子,打完了麦子,我们就可以见到新面,吃到新面了。所以到了芒种,人们终于熬过了青黄不接的时段,虽然忙,但是心里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