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绝

初一 叙事 745字
2023-03-01 21:34:47

独自一人,穿梭于记忆的葳蕤丛林中。那次与葫芦烙画的老匠人的相遇,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流水不绝,泠泠回响。

去探望闲居山东枣庄乡下的姥姥,闲暇之余,便流连于附近喧嚷的市集,找寻有趣的小玩意儿。可是连看了好久,却发现都是些粗制滥造的工业品,不禁兴味索然。正待转身离去,目光落在一隅静坐忙碌的老人身上。近看时,老人年逾花甲,鬓生白发,眼角的皱纹仿佛能夹住岁月的流光。他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微微发亮,凸起的静脉蜿蜒于臂上。他面前是一方简朴的矮桌,桌面摆着几个或绘山水或写诗文的大小不一的葫芦工艺品。木制的小托盘内放着烙笔与颜料,一旁筐内盛满葫芦。原来这是一位做葫芦烙画的手工艺人。

见我颇有兴致,老人笑意荡漾。他从竹筐中挑出一只葫芦,告诉我这葫芦水分干透,皮质好,更易烙出深浅层次。接着,他左手扶葫芦后颈,右手拿起烙笔,形始作画。烙笔与葫芦接触,发出“刺啦”的轻响,他胼胝遍生的手指下,烙笔竟似毛毫划过生宣一般自如流畅。他的手腕轻盈而不失稳重地扭动,一钩、一舒、一折、一展,空气中散发着木头微焦的气息,寥寥几笔幻化出两条神龙那飘扬的长须和威

武的龙角。

他在两龙之间的部分起笔,细细勾勒出明珠圆形的轮廓,又将笔尖侧过慢慢刻画出明珠上的明暗渐变,然后在上方题下四字行楷“二龙戏珠”,最后将葫芦翻转,迅速烙下一个“福”字。细心擦去外溢的颜料,老人微笑着把做好的葫芦递给了我。暖阳轻柔地铺洒在桌面,在老人身旁分散成光影,如同添加了柔光的滤镜。

虽然有些传统工艺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中渐渐式微,被工业产品挤占了市场,抢了商机,但仍有像烙葫芦老人这样的手工匠人,静守红尘一隅,操持着一份源自祖先的老手艺,代代相传。

我相信,只要有喜爱传统手工艺的人存在,这些技艺就会被永远传承,如流水一般,绵延不绝。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立意深刻。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