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那年我七岁。母亲要外出打工,我被托给婆照顾。我和婆只住在一低矮的老屋里,老屋紧挨着一条小巷。
记得,幼时一年怎么也要停个五六次电。且大多数都在晚上,那时,我们便会搬着凳子坐在小巷中,头上是茂密的葡萄藤,脚下是泥泞的水泥地,大人们在一旁唠瞌,时不时传来哄笑声,我们小孩便在一旁玩,记得我当时是年龄最小的,张蕊姐姐,小杰哥哥他们便找一些我会玩的游戏,说是和我玩,不如说是陪我玩,玩累了,便去张蕊姐姐家歇会儿,那蜡烛映着的影子,在夜下,也格外好看。
我很爱小巷,迷人的小巷,是我多想生活的地方:不太平实的青石板铺了很长很长,陈年的青苔又镶满墙角,花香随风处处——这是妈妈童年的小巷,她每天上学都会从此经过。小巷两边总是潮湿的,也总有一两只蜗牛与路人同行,阳光暖暖的,洒在人脸上,即使偶有忧愁,也不会显得孤独,冷清,悲伤。
我看了看两边,两堵长长的墙,墙下垂下了几串青藤,我轻轻地触摸湿润的藤叶,清凉在指尖徜徉,我顺着墙呼而采入一片浓荫,一株强烈的老榕树,用浓荫正视着生命的价值,日光稀稀疏疏的渗下来,幻化成脚下摇曳的星光。我迷惑的向前走去,一栋破败的大房子映入眼帘,辉煌的气势被抹上了浓厚的朦胧感。
时间是不会停止的,转眼间,夕阳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遮住了半边脸,余晖渐渐消失,皎洁的月牙也安静地挂上了树梢。小巷又恢复了寂静。我戴着耳机站在门前,听着流行曲。我想:即使所有人都不会爱这条小巷,我长大后也会珍惜小巷的一切,因为它陪伴我度过了童年。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