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温情,能跨越年龄的鸿沟。——题记
我的奶奶,从外表上看,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奶奶,老态龙钟的老奶奶。由于整日祈祷,也驼得直不起来了,整日只有那件紫色的纹理老旧的外套和一条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黑裤子相依为伴。
头上的青丝一缕一缕如雪花般苍白,双眸几乎很难转几下,眼眶边就是一块接一块的黑斑,各种皱纹像是在开会一般挤在一起。
她由于疾病,走也走不快,鼻涕口水时常就往外流,吃饭时只能用勺子挖着吃——生怕把饭弄得满地都是,药粒也是一日接一日地吃。而这些,都只是我爸叫我照顾奶奶的几个方面。因此,我也时常向老爸抱怨:“怎么让我天天照顾她?”
但是,人老心未老,她对我可是比谁都好,可能她只有这一个宝贝孙子吧。
有一次下午,客厅传来了一阵什么东西碰到地面的声响,还伴随着拖沓的脚步声,那时我正在书房专注地写作业,即使听到了,也没当回事,又回到计算的世界中。
突然,又传来了一阵“咯吱咯吱”的声响。紧接着又一声“咚”的声响,书房的门被推开了。
我惊讶地转过头去,放下了手中的笔,却发现根本一个人影都看不着。
“这是风吹开的,还是闹鬼了?”我心里又开始胡思乱想了。又传来了一阵沙哑的还拖着长音的呼唤声“小宝欸——”“欸,怎么了奶奶?”
噢,原来是奶奶来找我了,她找我干什么呢?
只见她拄着拐棍,脚步缓缓地前行,手还扶着墙壁,又往前搀扶到了门把手。右手离开拐棍,从口袋里拿出了两个橘子。
“小宝诶,学习累了个橘子吧!”
我没想到她是来给我送橘子吃的!
从她的房间到书房至少有七八米,对于我来说几秒钟就到了。可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艰难:脚步不快,就只能慢慢走;怕摔倒,就只能扶着墙壁走;橘子是又大又甜,她特地从框里找的。老了,眼睛也不好,她只能拿起东西凑近了看,分辨不出哪个是好橘子,就用手一个一个捏……
房间的门是她拿拐杖推开的,或许她真的没有那个力气了。
“我再给你拿个苹果,啊!”“不了不了,您好好休息一会儿吧。”
或许之前她确实令我头痛:帮她扫地,帮她捡饭粒,帮她吃药。可她却用两个橘子给我,这是她最大的能力。她一直想着我,陪伴着我。
老年人都是这样子的,到老了才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终日无所事事。但他们却还想证明自己的用处,总是想帮家里人分担点家务活,但家里人反而会嫌弃他们。这或许是老年人心中最大的孤独。
从小事中看出大爱,她虽然很普通,但对我不普通。即使人老珠黄,却仍保持她那炽热的心跳。这种温情,能跨越年龄的鸿沟。
教师点评:显而易见的是,若没有作者在开篇所做的充分铺垫,若没有作者在文中所做的细节刻画,若没有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奶奶的悉心呵护与深切爱意,生活中的温情点滴和动人片段,还有那些默默无言的付出与陪伴,便也无法如此触动人心、感染人心。不过,作者在题目中提及了“陪伴”,但在叙述的过程中却没有太多点明、阐述“陪伴”,而是专注于奶奶对“我”的惦念、关心,并在倒数第二段中延伸至老人的“孤独”和心声,文章因而略有偏题,还需作者对题目或内容的叙述再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