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地方,我曾每日从此经过。有时匆忙经过,有时闲暇而流连于此。
那个地方再平常不过,可对我来说,它像是一个与外世隔绝的桃花源,在这个快节奏的繁忙世界中,给予我一个身心上的徜徉地。
虽有时仓促,有时悠闲,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在其中生活着的人们皆在日复一日的上下学时在我脑中刻下了印记。
晨起上学时,走向那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铁栅栏,路旁的晨光总是透过繁茂的枝叶,在柏油路上留下点点斑驳,随着指引跨过铁栅栏,我便来到了这另一个世界。初升的太阳露出半个身子,尽力越过房檐,向屋后的一切望去。它的目光伴着丝丝雾气笼罩在万千生灵上,几声鸟鸣伴着朝云而来,乘着微风散去。我便也在这金光笼罩之下,洋溢着对这一天生活的无限期许,走向外面那个喧器的世界。
黄昏,带着一天的疲惫,我又来到了这里,洒在瓦片上的金光逐渐消散,浮云叆叇了光的容颜,召示着夜幕的降临,也拥抱着归来的行人。
这些事物总是会在晨昏时给予我慰藉。可时间久了,我对于这里不再感到舒适,甚至觉得这些事物日复一日的重复行为有些死板,难道这一隅天地也即将归拢于外界的嘈杂喧嚣了吗?我有些遗憾,于是这几天便总是在这里停留久一些、再久一些,想再找出一些让我重拾期待的地方。就这样度过了几天,我果然有了新的发现。
无论是上学还是归家,总有一条毛发油亮干净的小黑狗或围着食盆,或绕着铁栅栏,欢快地摇着尾巴。想来是他的主人将它喂养的很好。小狗的食盆前有一户人家,每至清晨,那户半倚着的老木门中总会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奶奶端着一盆水,一边将手中的狗粮撒入狗盆中。她常穿着一件乳白色的毛衣,外面再罩着一件有些老旧的玫粉色背心,冬日时也只是添一件羽绒服,不急不忙地手中的盆中的水泼洒出去,在门前的一片草地上留下点点露珠。
“叮叮哐哐”的砖瓦碰撞声打破了这个地方的宁静,我带着疑虑四处寻找声源,目光终于定格在那户人家的房顶上,一位带着黑色鸭舌帽的中年男人蹲在房顶上,低头头摆弄着手中的几片瓦砾。可这样的略显嘈杂的声音并没有影响到对面躺在摇椅上的老大爷。他总是躺在那里,有时闭目养神,有时听着一旁播着新闻的收音机。到了夏天,便手中便出现了一把蒲扇;冬日便盖上了一件棉大衣,仿佛世间一切喧嚣都丝毫影响不到他。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对爷孙了。清晨那位老爷爷总是佝偻着身子,一手拎着孙女的书包,一边用布满皱纹却苍劲有力的大手包裹住孙女的小手,慢慢向外面走去。孙女放学时,他也总是来接,那只手上还是孙女的书包,而她的孙女围在他周围,来回跳跃跑动着,笑眼盈盈地给爷爷讲述着学校发生的趣事。
这一切使我的心情明朗起来,这一隅天地中,使我每天重拾心情,面对生活的是那些事物,但更多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是他们即使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自己重复多次的行为仍能从中找到乐趣:老奶奶总是泼洒盆中的水,但她却总会在洒完水后蹲下来轻抚面前的几株小草,帮忙把被水压弯身躯的草苗扶正,有时还会一株一株地用手指指着数;那个中年男人用锤子敲完瓦片,偶尔还会用剩余的瓦片搭出造型,再用草根缠住,带下去给小孩子玩;躺在摇椅上的老大爷听完新闻也常会再播到别的频道,听听相声和戏曲;佝偻着的老爷爷接孙女时,每天都变着花样的拿着点东西,糕点、棒棒糖或是滑板车,我想在他的孙女眼中,爷爷一定是超人般的存在吧。
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每天都在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拥抱着新生活,他们也总是能在无聊重复的事情中找到乐趣,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也许就是这一处桃花源永远那么和谐美好,令人舒心的秘密吧。
在这样一个行事匆匆地快节奏大环境下,这个地方中的一切,引领着我去聆听自然的声音,沉淀时间,醇厚着自己的心境。让我从中得到了喘息与安宁,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别样世界,从而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去更从容、更好地去面对现实世界中所要经历的一切。
有那么一个地方,我曾每日从此经过。有时匆忙经过,有时闲暇而流连于此。
那个地方再平常不过,可对我来说,它像是一个与外世隔绝的桃花源,在这个快节奏的繁忙世界中,给予我一个身心上的徜徉地。
虽有时仓促,有时悠闲,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在其中生活着的人们皆在日复一日的上下学时在我脑中刻下了印记。
晨起上学时,走向那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铁栅栏,路旁的晨光总是透过繁茂的枝叶,在柏油路上留下点点斑驳,随着指引跨过铁栅栏,我便来到了这另一个世界。初升的太阳露出半个身子,尽力越过房檐,向屋后的一切望去。它的目光伴着丝丝雾气笼罩在万千生灵上,几声鸟鸣伴着朝云而来,乘着微风散去。我便也在这金光笼罩之下,洋溢着对这一天生活的无限期许,走向外面那个喧器的世界。
黄昏,带着一天的疲惫,我又来到了这里,洒在瓦片上的金光逐渐消散,浮云叆叇了光的容颜,召示着夜幕的降临,也拥抱着归来的行人。
这些事物总是会在晨昏时给予我慰藉。可时间久了,我对于这里不再感到舒适,甚至觉得这些事物日复一日的重复行为有些死板,难道这一隅天地也即将归拢于外界的嘈杂喧嚣了吗?我有些遗憾,于是这几天便总是在这里停留久一些、再久一些,想再找出一些让我重拾期待的地方。就这样度过了几天,我果然有了新的发现。
无论是上学还是归家,总有一条毛发油亮干净的小黑狗或围着食盆,或绕着铁栅栏,欢快地摇着尾巴。想来是他的主人将它喂养的很好。小狗的食盆前有一户人家,每至清晨,那户半倚着的老木门中总会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奶奶端着一盆水,一边将手中的狗粮撒入狗盆中。她常穿着一件乳白色的毛衣,外面再罩着一件有些老旧的玫粉色背心,冬日时也只是添一件羽绒服,不急不忙地手中的盆中的水泼洒出去,在门前的一片草地上留下点点露珠。
“叮叮哐哐”的砖瓦碰撞声打破了这个地方的宁静,我带着疑虑四处寻找声源,目光终于定格在那户人家的房顶上,一位带着黑色鸭舌帽的中年男人蹲在房顶上,低头头摆弄着手中的几片瓦砾。可这样的略显嘈杂的声音并没有影响到对面躺在摇椅上的老大爷。他总是躺在那里,有时闭目养神,有时听着一旁播着新闻的收音机。到了夏天,便手中便出现了一把蒲扇;冬日便盖上了一件棉大衣,仿佛世间一切喧嚣都丝毫影响不到他。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对爷孙了。清晨那位老爷爷总是佝偻着身子,一手拎着孙女的书包,一边用布满皱纹却苍劲有力的大手包裹住孙女的小手,慢慢向外面走去。孙女放学时,他也总是来接,那只手上还是孙女的书包,而她的孙女围在他周围,来回跳跃跑动着,笑眼盈盈地给爷爷讲述着学校发生的趣事。
这一切使我的心情明朗起来,这一隅天地中,使我每天重拾心情,面对生活的是那些事物,但更多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是他们即使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自己重复多次的行为仍能从中找到乐趣:老奶奶总是泼洒盆中的水,但她却总会在洒完水后蹲下来轻抚面前的几株小草,帮忙把被水压弯身躯的草苗扶正,有时还会一株一株地用手指指着数;那个中年男人用锤子敲完瓦片,偶尔还会用剩余的瓦片搭出造型,再用草根缠住,带下去给小孩子玩;躺在摇椅上的老大爷听完新闻也常会再播到别的频道,听听相声和戏曲;佝偻着的老爷爷接孙女时,每天都变着花样的拿着点东西,糕点、棒棒糖或是滑板车,我想在他的孙女眼中,爷爷一定是超人般的存在吧。
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每天都在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拥抱着新生活,他们也总是能在无聊重复的事情中找到乐趣,保持乐观的心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