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的家乡里,年货属实让人满足。孩子们去时,可有糖葫芦、麦芽糖。大人们去时,亦有土特产、灯笼。在鞭炮声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年货开始风光起来。
市场中的年味是“熏”出来的。这是海滨小城,海鲜也就在年货中盛行,流行的还有鱼干,那来自大海的香味也是越来越浓了。“带鱼,鳗鱼,各种鲜鱼嘞。”瞧瞧看看,鲜着哩!”摊子的主人吆喝着,那红色的脸上露出憨厚的一抹笑。鱼的确是必需品啊!客人们也得精挑细选,年货可是要紧事,自然不容得马虎。他们拨弄着鱼身,遇到满意的,就抿起嘴来点点头。“我要这条,大哥。”鱼鳞反射出银光,鱼肉柔软而富有弹性。我家乡可是盛产海中“珍品”呢。我也嫣然一笑,红带子里都承载着人民的美好祝愿。鱼,象征着大家年年有余。
在浓重的鱼味里,还有卖糖的,这些深受孩子们的追捧。那甜滋滋,滑溜溜的口感,刺激着我的味蕾,也让无数孩子们“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不过,最具特色的还要属这里特有的芋头。
这芋头可不简单。单看外表,就十分诱人。不同于普通芋头,有的长满“犄角”,甚至歪歪斜斜的。这芋头可不同,不仅长得讨人喜欢,还散发着淡雅的甜香,令人身心舒畅,我闻到这清香,恨不得一口气钻进去,沁人心脾。卖芋头的是一位年迈的老婆婆,银发微微卷起,面目慈祥,散发着温柔敦厚的气质。我低头看看芋头,这芋头可鲜了,还沾满了湿润的泥土。人头攒动里,大家各自守在心仪的芋头前,任凭洒落的土壤弄脏了自己的新衣服。“大妈大妈,来两个。”“给我也一个。”大家都说着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谁都那么亲热,温暖的笑脸,映在所有人脸上,市民间的情谊又那么深啊!
软软糯糯的芋头谁不爱呢?市民的淳朴憨厚更为美好,即使素不相识,主客也会道一声浓墨重彩的:“新年好”。真是叫人暖心,年味就这样散在市场里。
乘着这份愉悦,我再往前走,便到了骚人墨客所聚之处——书画社。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执笔在红纸里落墨,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惹得人看了啧啧叫
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落笔题字,亦佳事也。
直到傍晚,我逛无可逛,山穷水尽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在碧霄的衬托下,烟火更分明了,在耳边萦绕的爆竹声中,一袋子年货,换来一袋子年味。希望中华儿女皆团圆。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自己置办年货的经历,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