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

初一 叙事 1168字
2023-02-19 11:03:15

乘车近一个小时才来到华山脚下。在公路上,远远便能望见这矗立于西安古城之郊的巨人,几座主峰直插云天,隐没于云雾间,如黛青山风姿绰约,颇有深远之意。

进山大门由青灰色的山石打造而成,台阶也是青灰色。在外看不知山之险,进山方知山有多难登。一节节台阶随山势而变,时陡时宽,时高时低,台阶被磨得光亮,状似深冬小溪上结的薄冰,又仿佛糖葫芦晶莹剔透的硬糖壳越往深处走,便越有种不是在向上攀登,而是往隐秘之处无声之地探索的感觉,总疑心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山峰不知不觉占据了整个苍穹,鬼斧神工的峰峦,凛冽、刚正、板直,莫非华山真有仙骨?否则这山的线条,不会像断情绝欲一样冷硬。

我们去了北峰。这是华山最为柔软的部分。仿佛是一颗沉寂的心脏,卧于这片大地。这里植被疯长,多是一些松杉,四周都有倚着树合影的游客。再往上,能明显察觉氧气变得稀薄了,冷空气直勾勾地往脊髓钻。山脚穿短袖还觉得热,现在要裹上外套。到了一处勉强算是平坡的地方,探头下望,山谷大雾弥漫,迷迷糊糊间,我恍然觉得我不是我了,像是从前翻山越岭寻道的小道士。想来也是如此,一步步,见高山低谷,见冷杉随风而动,仿佛在追逐虚妄的梦。

华山,山连山,峰连峰。石阶小径也就一米多宽。我先小心翼翼地攀爬着,一会儿便汗水涔涔,头晕眼花了。

云雾缭绕在周围,我倒真有了一种状似汲取天地之灵的感觉,想来也是玄幻。天色阴蒙蒙的,似是山雨欲来,却怎么也不肯下。无限风光在险峰,历经艰难万险,终于登上了北峰之顶。我俯瞰着山下,较高的中峰、朝阳峰依旧直伫身侧。天与我离得那么近,白云擦着山肩悠然而过,仿佛我一伸手就能触及,其实却隔了千丈万仞。或许世事皆如此,看似唾手可得,实则万里之遥。这就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我以为下山会松快些,实则是天真。观过北峰真武殿,下山始觉痛苦。台阶的一侧虽有栏杆,也有铁索,人不至于摔落,可下山路实在太窄,铁锁外侧,就是万丈深渊。稍壮硕些的成年人,得侧身走。往下望,又是缈缈一片云雾,深不可测。

上下山并非一条路,我猜测我们走的是陡峰,一块块阶石如豆腐块似的。我对华山的“奇险”,第一次有了清楚的认识。我提心吊胆地走着,生怕一不留神,一脚蹬空,直走得四肢疲软。忽然间,竟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健步如飞,比我跑步都要快,他对下山之路了如指掌,如履平地,让我看傻了眼我捂着心口,继续漫漫下山之路。忽明哗哗水声,原是一小瀑布于另一侧山倾泻,丝丝凉意冲散阵阵暑热。竹海法声四起,脚下山润流水潺潺,这样的意境,令我竟想效仿古人坐下打禅

随着山路高度不断下降,路也渐阔,我长舒一口气,最后顺着平坦的台阶一气跑下,颇有脱险之感

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有“天外三峰”之称。李白发出“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的感叹,无怪乎此。如今,我只登了北峰,却也深深地知道了华山右多惊险。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感饱满。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