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吃面条,但我最爱的,还是楼下那家的牛肉拉面。
记得小时候,楼下有一家“吉祥拉面”,我几乎每周都会去吃面。这家店并不大,但顾客天天都会爆满,且里面的东西也很齐全,在角落的地方还会放上几盆绿植,让人感到一阵阵温馨。店里永远是六张不大不小的实木小桌,桌上摆着一张菜单、一小瓶醋外加老板娘亲自榨的一罐辣椒油,朴素中带着些温暖,只有在炎炎夏日里,小店才会在外面插上两把大遮阳伞,摆上两张桌子,供更多人享受美味。店里的面都是现做现拉的,在厨房和餐厅交界的地方有一层薄薄的玻璃,能看到制作的全过程,让人们吃的放心。
每次来到这家店,我都会点一碗十块钱的牛肉拉面。不仅是因为物美价廉,也是因为看老板拉面是一种享受。那一小团面在老板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只见老板一手按着面团,一手反复地揉搓,直到它变得十分柔软。接着,老板把面团搓成一个长条,一手握着一头,一手慢慢把它拉长,到了一定长度,最精彩的拉面环节就开始啦!老板抓住两端再次拉长一点,便开始摔了起来。“啪啪啪”摔面的声音不断地传入了食客的耳朵里,让吃面增添了许多情趣。那细长的面好似那彩带,在老板手中不停地飞舞着,老板时不时撒上些面粉,防止粘连。渐渐的,老板手中的面层次越来多,而且越来越长。终于,面拉好了。老板把面投入沸水中,煮熟,然后捞出放入一个大碗里。浇上一碗牛肉老汤,撒上葱花,香菜,再放入七八片酱好的牛肉。就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热汤牛肉面就做好了。
每当老板娘把这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到我面前时,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咽咽口水,用筷子挑起面,送到嘴里,一股牛肉的鲜香在嘴里四散开来,面条的筋道,让我回味无穷。香菜的清爽正好解开了牛肉的腻,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泯一口汤,那浓郁的味道让我无法形容,进到胃里,暖暖的。就像寒风凛冽的冬天里的一团簇火,暖和着我…
因为对牛肉面的热衷,我便结识了老板和老板娘,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于是他们两口就以卖面来赚些钱来补贴家用,“但没想到啊”,老板娘感慨的说道“我们做的面就会有这么多的回头客”。是啊,不仅仅是他们的面,还有他们的人品,他们的热情好客,又怎么不会吸引回头客呢?
教师点评:背起行囊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它们会成为一股股暖流,缓缓流进胸膛,被我们永久珍藏、不断回味。这篇文章看标题好似就在介绍一碗平平无奇的牛肉面,但阅读后便知道实际上并非如此,作者是在通过回忆的方式诉说着店家从做面到端上桌,食客从进店到吃面——这些人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简单过程中所蕴含的浓浓烟火情。作者懂得以情铺叙,开头便用饱富情感的文字感染着读者,后面正文则划分了三个部分将那份情层层递进,第一部分给读者介绍了牛肉面店的样子——朴素又暖心;第二部分则是做牛肉面的场景,这部分不仅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去进行表现,还有适时的细节描述为文章增添了真实性与渲染力!接下来第三部分吃面的细节描写更是让人看了忍不住口水直流。其实作者没有刻意使用一些华丽的词藻,精湛的手法,但读者将这三部分慢慢读来时就会发现,这种娓娓道来又夹杂无数真实细节的方式无形中突出了作者对这家店的“了如指掌”,对这溢满店子的人间烟火气爱得深沉。可以说作者对这家店、这碗牛肉面的喜爱已经在字里行间滴滴渗透进来,让读者深受触动的同时,也忍不住想去尝尝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