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有幸光观看了瑟江的板凳龙,那场面实属壮观!
下午4:00,我妈就叫上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开车来到了瑟江祠堂前。停好车,我的舅公便走了上来,带着我来到了祠堂后面。哇!那里有着一条60多条板凳做成的板凳龙。龙头栩栩如生,两只龙眼瞪的大大的,像是在怒斥什么。龙嘴张开,那用泡沫做成的牙齿似乎在闪着白光,仔细一看,龙的舌头上还有一颗珠子!好一个龙头!龙尾呈S型,身上刻着线条,其余部分用颜料涂上,整个龙尾就生动起来。
板凳与板凳之间都有一根铁管,铁管成T形,可以防止板凳不掉下来。60条板凳,80多个人一起舞。一共有六条龙,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开始舞,每条龙按着自己的路线跑,绕完整个村庄后,在同一聚集在祠堂前。
“咚锵咚锵咚咚锵一”随着锣鼓声的开始,第一条龙,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前面是一个人,他的手上拿着一根铁棍,铁棍的顶上是一个球,球在空中舞动, 龙头跟着球一起舞动。龙的身旁跟着几个人,几人拿起“大地红”,跟随着龙一路放鞭炮,所到之处,无不热闹。最后,龙头来到了祠堂入口,慢慢的走了进去,在祠堂里走完一圈后,从出口出来,这时候,十几位30多岁的大叔用尽力气把龙身拉出来,据舅公说,这是因为龙身太长,如果不拉出来,祠堂里面就堵住了。龙出来以后,绕了一圈,最后来到祠堂前面,形成一个大圆圈。龙头和龙尾下有两个板凳,此时的我早已腰酸腿痛,正想下坐下去时,却被舅公拉了起来,他跟我讲,这是对龙的不尊敬。
20箱烟花被抬上了龙围成的圈内,摆成一排,打开,点火,“坪坪坪坪坪坪坪坪!”一连串的烟花飞上天空,炸成一朵朵美丽的花。不知过了多久,20项边炮终于放完了,活动现场终于安静了一会儿。第一条龙走后,随之而来是第二条龙。
第二条龙绕着祠堂前的空地走了五圈,最后慢慢走进祠堂,绕了一圈后,又慢慢的走了出来。待龙身全出来后,龙头开始加速,所有人都奔跑起来,原本的大圈形成一个小圈,最后形成一个直径只有5m的圆圈,舞龙的人们将龙抛了起来,观看的人们都兴奋的喊着“好!好!”最后,龙围成一个圆圈,放起了烟花……
在六条龙中,第六条是最长的,它由80多条板凳做成,长度也是极长,龙头比其他的龙头大了一倍,龙尾也是。进祠堂,绕圆圈,放烟花,第六条龙也在这烟花声中离去,他们还要去更远的乡村舞。
板凳龙乃是中华非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下去!今年的板凳龙,真不赖!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取材真实,语言生动。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