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串起的,是美好,回首,久久萦绕于怀的,是稻香。
儿时,我在奶奶和稻田的陪伴下成长。每到秋天,奶奶在稻田里弓着腰割稻子时
我就站在田埂上,静静看着奶奶的身影在稻田里起起伏伏。“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土。”我不禁诵出这句诗。奶奶笑了,转过身大声回应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田里和奶奶的一唱一和,便是我儿时的快乐,那是享受宁静漫长时光的稻香之乐。
奶奶的腰弓得很低,她用枯瘦的手抓住稻子。另一只手将镰刀用力一挥,稻子便齐刷刷地倒下。有一次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割稻子,却因方法不当,“啊”地大叫一声,择坐在田里,奶奶连忙丢下镰刀,三步井作两步奔过来拉起我,满脸慌张地盯着我左着右看。“割到手没?摔到哪里了?疼不疼?”我无措地摇摇头。奶奶见我没事,才放下心来,轻轻用袖子拍掉我身上的泥土,耐心地指导我:“你看,割稻子的时候要这样……”
稻田里和奶奶的割麦互动,便是我儿时最宝贵的快乐,那是收藏在稻养中,一个孙辈感受到奶奶的关爱和悉心呵护的快乐。
奶奶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年代,生活一度十分拙据,故而对这片决定了家人温想的稻田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收割稻子,奶奶脸上都洋溢着遮掩不住的快乐。“土地最不欺人,你出十分的力,它就长十分的东西,你对它好,它就回报你。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稻子长大,我很高兴哩!”奶奶笑着,饱经凤霜的脸上是对土地的感恩,对过去的感叹。对未来的期望。奶奶付出了她的劳动,土地也给了她最好的报答,我沉醉在稻香里,对生命有了更加真实的理解。
时光荏苒,岁月如歇,蓦然河首,风中阵阵稻香弥漫。相田中奶奶瘦弱但辛勤的青影依稀可见。我仿佛又感受到那份儿时的快乐和美好,感受到奶奶那浓浓的爱,以及奶奶教给我的那份勤劳精神。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情感饱满。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