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之畔,吹角连营,四面楚歌。
谢绝艄公之后,乌江滔滔,乌骓嘶鸣。你拔剑出鞘,脸上挂着一抹惨淡的微笑。“天欲亡我”,你仔细抚摩手中的剑,慢慢看向急切的艄公,桀骜却又无奈,“我何渡为?”
此话之后,天下便失去一个铮铮铁骨的真英雄。而留给后世的,却是一幅败者的姿态,一种竖子的耻辱和一种误解。
很多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因为要面子而满盘皆输。有文人感慨:“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你甚至成为了失败者的典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曾解巨鹿之围,英雄一世,却以失败者的形象永远。落下历史的帷幕。
可我认为,如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你是在以君子的身份和刘邦争夺
天下。
就拿鸿沟之约来说。
你在楚河以北,他在汉界以南,你们对峙不下,只可签订协议。你训练出来的军队,全可谓虎狼之师。如果非要打败刘邦,也未尝不可。不难想到:帐外有人请求拜见,你答应后,军师向你劝谏:刘邦刚签定条约,防守不周,可趁虚而入,大举拿下汉军,活捉刘邦。你却摇摇头,示意军中大臣:这是规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君子的诚信。之德也由此体现出来。而再看刘邦,就会突然有一种厌恶之感:此事后不久,他出尔反尔,破坏规定,趁你撤兵时,抄回彭城,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彻底歼灭敌人。谁都想不到,一个人的真诚、信任、守纪,换来的竟是另一个人的侥幸和猖狂。事后,刘邦依然我行我素,怕养虎遗患,趁机反咬一口,将你困在垓下,使你走投无路,一代豪杰,竟为如此没落。
刘邦赢得了人心,赢得了江山,赢得了千古佳话,而你和你那宝贵的精神,却被尘封在了无人知晓的残酷历史背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成王败寇,这就是历史游戏的唯一规则。我和许多人都真正地钦佩你这样的精神,你这样的人,可历史,毕竟只会让胜者说话,甚至可以埋没败者的一切辉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突出,有条理性,取材独特,文笔优美,有自己的思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