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初一 叙事 1529字
2023-01-18 13:25:36

街道旁的树挂上了红灯笼了,到处都红红火火,一副春节的景象。这春节的气象如此浓烈,可我却没有春节该有的样子。身在异乡的我,只爱老家的春节。

春节前,老家要准备很多东西。最有特色的便是腊鱼腊肉。还有鱼丸子,肉丸子。腊鱼腊肉是把秘制的鱼和肉晒干。就挂在晾衣服的那种杆子上晒干。所以过年前你会看到每家每户的杆子上都挂着腊鱼腊肉。在我眼里,这不比树上挂的红灯笼,更有过年的气氛吗?每家每户还要做鱼丸子,肉丸子。都是自己手工做的。这可是个技术活。肉丸子还好做鱼丸子就不一样了。先往大大的盆里,加上点鱼肉。注意,鱼肉一定要挑好刺。再加上淀粉等不停的搅和。最终成为白白的酱糊东西。然后就记不太清。每次做好外婆都会炫耀的说:“今年的鱼丸子鼓起来了。”虽然外婆做的鱼丸子不大好吃。有时候还会有鱼刺,但却有满满的家乡味。

农历廿五是老家的小年。老家的小年很隆重,不像我在的这边那样简单。小年晚上要搞一桌丰富的菜,还要下楼放鞭炮。吃饭前还要先祭祖,向祖先祈祷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鱼、鸡一个都少不了。一家人围在餐桌上说说笑笑,吃吃喝喝。今年的小年,我却只是跟着妈妈吃了公司的小年饭。虽然很多人也很热闹,但我对这些人并不熟悉。格外想念老家的小年。

农历廿八似乎是老家的发财日。要一大早起来,吃发财饭。农历廿七晚上大人都会嘱咐,早点睡,免得起不来。我每次都迷迷糊糊的起来,刷好牙,洗好脸。就听到外公外婆的催促声。看到正在给祖先烧钱,外公正跪在祖先面前磕头。外婆下去放了个鞭炮。没错,吃饭前又要放鞭炮和祭祖。鞭炮声不停的响着,隔壁左右也下来放鞭炮了。显得格外热闹了。发财饭也很丰盛。

到了除夕,每家每户都在贴对联。外公搭着梯子贴对联,外婆就扶着梯子。有灯笼的还要挂灯笼。一般大家贴的都是红对联。但如果近几年有人去世,贴的就是绿对联。晚上就是高潮。吃饭前还是要祭祖放鞭炮。吃最丰富的团圆饭,有7、8个菜。最特别的菜就是听话鱼。但听话鱼不能吃,因为它是负责为家里向天上说好话的。吃到肚子圆滚滚,菜都没有吃完。大人们在桌子前说说笑笑,热闹非凡。这时小孩往往吃饱了会早些离开桌子,去客厅看电视,还会带上杯饮料边看边喝。等到8点,就要看春晚了。一边烧火炭一边看春晚,我喜欢往火炭里放红薯和橘子烧着吃。红薯烧的皮黑黑的,但里面很嫩也很烫。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老人看着电视机里的春晚节目,年轻人低着头抢手机里的红包,小孩子吃着大年初一摆盘用的零食。一直到晚上12点。就要下去放鞭炮,放烟花。鞭炮声,烟花声接连不断。这一家刚放完鞭炮,另一家也开始放了。长长红红的鞭炮铺在地上,小孩子赶忙躲到一边捂住耳朵。放完鞭炮和烟花,只剩一些鞭炮碎零落在地上。仿佛将大地铺上了红地毯。放完鞭炮,烟花就可以睡觉了。此时大家已经疲乏,刚躺下就呼呼大睡。但还要留一个人守着火炭,火炭一晚上都不能熄灭。这个人一晚上就不能睡觉。要注意开窗通风,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初一至初八,大人们忙的不可开交。有的大人在家里守着,有的大人出去拜年。在家里守着的大人们,见到有人来了,就放一个鞭炮。有小孩让他吃摆盘上的糖。还要给来了的人倒水。有人送红包,就疯狂的推脱。其实小孩心里极为渴望收下这个红包。可奈何大人的威严,只能假装跟大人一样推脱。等到大人推脱不过,再假装很不情愿的收下红包。收红包这段是最有意思。大人们将红包丢来丢去。嘴里说:“不用给了,我心意领了。”“拿着!拿着!”出去拜年的大人,就出去给别人送红包,说吉祥话。可红包不好送,大家都很谦虚的推脱。

元宵节要吃元宵。我更喜欢吃甜的。元宵节还要放鞭炮。似乎元宵节不大隆重。反正我记不大清了。

元宵节过了,春节就算过了。往往还会对春节恋恋不舍,不想接受开学的命运。

我想要回去,可奈何疫情。我只爱老家的春节!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取材真实,文笔流畅。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