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个不会做家务的小不点儿,可现在,我变成了会做家务的小大人。
六年级时,老师布置劳动实践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做家务,并写成日记。于是我开始学做菜一一番茄炒鸡蛋。那是我第一次做菜,妈妈问我需不需要她的指导,我说不,因为平时我经常看妈妈炒菜。我先拿出两个番茄,用刀把他们切成十几块,然后打了一个鸡蛋,再把鸡蛋和番茄全部倒进锅里,调大火,结果鸡蛋焦了,番茄炒鸡蛋变成了“番茄炒焦蛋”。我看着这碟糟糕的菜,像一个歇了气的皮球。
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小宝,不要急,慢慢来,第一次能炒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你需要注意火候,炒的时候可以调成中火或小火,鸡蛋和番茄不能一次性全倒进去……”说话间妈妈已经备好了材料,她边做边给我讲解。等妈妈演示完,我开始了第二次尝试。锅里的水干了之后,我往里面加入少许油。过了一会儿,锅里冒烟了,我便倒入搅拌均匀的蛋液。这时,妈妈提醒到:“注意不要用大火,要用锅铲不断地翻炒,不让它粘锅。另外蛋不用炒太久,炒到变成金黄色就可以了。”听了妈妈的话,我马上将火调小,迅速拿起锅铲,左翻翻,右翻翻,不断翻炒。待蛋液变成薄薄的蛋饼,而且两边都变成了金黄色,我再放入番茄。我继续翻炒,番茄与鸡蛋彼此碰撞。番茄变软,渗出鲜红的汁液,一股淡淡的香味从锅里飘了出来,扑进鼻子里。我马上放入少许的盐,酱油和白砂糖,撒上葱花,然后把番茄和鸡蛋盛到碟子里。金黄的鸡蛋拥抱着鲜红的番茄,外面围着红红的汤汁,上面零星的点缀着绿绿的葱花,颜色可真漂亮。妈妈夹了一些番茄炒鸡蛋,放到碗里端起碗。闻了闻,说到:"好香啊!”说着她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些,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宝贝,你炒的真好吃。味道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
没过多久,爸爸回家了。一进门,爸爸就直奔厨房。:“我一进门就闻到了番茄炒鸡蛋的味道。好香啊!”妈妈笑着说:“今天就吃番茄炒鸡蛋,刚出锅没多久,你先尝尝味道。”说着,妈妈把一双筷子递给爸爸。爸爸夹了一大口,放到嘴里,吧唧吧唧的咀嚼起来。“这是不是孩子妈妈炒的啊?这么好吃!”爸爸一脸迷惑。
“不是的,是小宝做的。我只是告诉他做这道菜的方法,并让他尝了尝我做的番茄炒鸡蛋。菜都是他独立完成的。”爸爸说“噫!看不出啊,小宝,真不错,赞一个!”
“哈哈!还得感谢妈妈的指导。”我谦虚的说。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回家拖地,这虽然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对我来说却很难,因为平时我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妈妈什么家务活儿都不让我碰。于是我拿起“金箍棒”“大闹天宫”,爸爸和妈妈不得不退到沙发上。而我不是滑倒,就是撞到东西,被折腾的够惨。好不容易脱完了,妈妈检查时发现,不是东一块没拖干净,就是西一块漏拖了,地面简直像一只“花脸猫”。最后,我还是看着妈妈的示范才学会的。
后来,我还学会了洗碗、煮饭等。当然,这些都少不了妈妈的帮助和指导。
家务事琐碎又枯燥,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还做的那么投入,腰酸背痛是不可避免的。况且他每天还有繁重的工作,一天下来早已精疲力竭。经过这一次次的亲身劳动和体验,我才发现,原来妈妈每天都那么辛苦。往后,我得多做一些家务,给她“减减负”。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学做家务的过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从中得到感悟,让文章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