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肉多的生煎包,再撒上一把白芝麻和葱花,那味道妙不可言;一盘似白玉点缀着金桂的桂花糕,香气扑鼻;形似漏斗的粽,香咸软糯……
每道美食都富有学问,需要我们观察、发现、劳作、品味……
我最爱不过的就是那浓浓酱香味的酱汤。
首先,就从备料开始。
到秋冬之际,外婆总会先将黄豆煮熟后,一勺一勺的把它们碾碎。
外婆负责数黄豆粒,大概地控制它们的数量,我负责碾碎它们,使一粒粒黄豆碾成一坨坨细腻的泥状物。
而我总是胡乱地碾碎一翻。
把黄豆碾碎后,就要开始捏酱胚了。
外婆将满满一大盆的豆泥捏成一块块不厚也不薄,形如椭圆、不大不小,差不多一个巴掌那么大的酱胚。
外婆说酱胚捏的不厚不薄是为了好发酵。
随后,还需将酱胚切成块状的,再撒上盐巴,搅拌后封缸。
东北的菜品,就如同当地人的性格一般再直接不过。
咸就是一咸到底,香就是满嘴油珠。
但是酱不同,最讲究层次感。
外婆做的酱汤,总是配上陶瓷般的白玉豆腐,黄白相间的白菜,贝壳状的蛤蜊以及自家晒得喷香的小鱼干。
放备料也有先后,外婆先把发酵良好的酱胚放入煮沸的水里,再将一大碗纯净水倒进大铁锅里,待酱胚软化后,分别加入豆腐、蛤蜊、白菜、小鱼干。
舌间泥状的黄豆,细细品味,偶尔有小粒的黄豆与上腭轻轻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