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唱戏作乐为舟

初一 叙事 777字
2022-11-26 14:02:19

转眼一晃十余载,至今还记得,村子里有间专门唱戏作乐的小木屋,弯弯窄窄的青石板路,承载着一群又一群戏曲兴趣爱好者的脚印,狭小的屋里,满载着乡里人浓烈的对戏曲文化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里,村子里一旦哪户人家里有事儿,管他是喜事还是丧事,都要请戏子班来那屋里唱一首曲,歪歪斜斜的小道上总是挤满了大大小小的人儿。各家各户自备板凳,有时还会在口袋里装上几把糖果和瓜子来消磨时日。看着台上的戏子穿红衣贴黄花,头顶插满大大小小的单子,在黄昏的灯光下一闪闪一闪的。他们一呀呀的唱着说着将老一辈儿的戏曲文化娓娓道来。

爷爷奶奶的记忆里,戏曲便是他们那代人所钟爱,所追求的技艺。平日里没事做时,便将电视调到戏曲频道,看着他全神贯注的坐在椅子里,看着电视里的人在台上步步生风,一唱一和,“曲罢成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看的尽兴了,爷爷也会跟着电视后面哼上两句。看完后,是高兴又是忧愁:“唉,现在的歌年轻人都爱听。这戏曲,以后还有谁来听啊?”爷爷这一叹,直叹到我记忆深处。

看书时,偶尔看到,饰演经典豫剧中唐伯虎这一角色的中原第一小生,有一把唱戏的,随身携带的扇子,上绣一把牡丹,曾享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美誉。清楚的记得,当她将擅自传到下一代人手中时,曾叮嘱过:“杂唱的是老一代的文化戏曲,文化传承多年,咱家的香火到了你这儿,可不能断呀?”这不仅仅是靠精神砺心的交灌,还有传承与传播的重任,而当唐伯虎这一角色第一次走出国门,外国人发出“连看两遍,都觉得不过瘾”的感叹时,我想那时以唱戏作乐为舟,我们的文化自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再次踏上记忆中的那条青石板路,沿着前人的脚印感受他们对戏曲的热爱与痴迷,坐在小板凳上感受当年浓烈的氛围,语气般的回声,回忆起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俯首,一低眉,也肩负了一份传承与传播的重任,去重新记忆传统的戏曲文化,原来一切都是从前那样的和谐与快乐。

以唱戏作乐为舟,使得戏腔装饰了无数人的梦,也承载着我的童年时光,而记忆里的戏子班,却在无数人的生命中渐行渐远。

无论未来之海多么胸涌澎湃,我只以乐为舟,定能安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