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

初一 叙事 1212字
2022-11-26 11:41:22

那个夏天,我记忆犹新,发生的事历历在目。中考失败的我,面临与父母分离。

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我,突然要回到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江西生活,有点接受不来。以前从没想过离开爸妈是什么样子,也不敢想,现在想都不用想,直接来体会了。我感觉荒唐至极。

爸爸开车送我回来,安排了住所,跟房东打好了招呼,和亲戚也都谈妥了,给我塞足了生活费,带我走一遍上学路线,帮我解决吃饭问题,看似爸爸安排好了一切,可爸爸就是忘了让人陪我度过过渡期。

我理解爸爸的难处,人都有迫不得已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爸爸肯定也不愿意把我一个人留在老家独自生活。总是万般不舍,千万个不愿意,爸爸还是得回厦门--赚钱养家。离别时,我含泪送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出声了......爸爸似乎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那些话就像鱼刺卡在喉咙深处,出不来一样。爸爸什么也没说,眼角含着泪花,那一刻的眼神,我始终忘不了,爸爸的眼镜会说话,在传递着什么。我懂了,我感受到了,那些话在无形之中刻在我的心房。我猜爸爸是怕我看到他流泪的样子会更难过,于是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眼泪哗啦啦的流下……

爸爸回厦门后,不久我就开学了,刚开始两个月,日子和我都有点难过,我天天以泪洗面,一首简单的歌,听了哭意就来了;回到住所,看到那张冰冷的床,空荡的房间哭晕就来了......我无心学习,每天都活得很累,简直"度日如年”,胸口总有一口气堵在那,下不去也出不来。我没有朋友,没有家人亲戚陪伴,没有伴儿说话,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一个人生活的日子挺孤单挺累的。伤心久了没有正能量的输入,人就变憔悴了许多,微笑也渐渐从我脸上淡去,脑子里会想很多事。每当我想到和爸爸妈妈分居两地,想到那些陪我长大的亲人,我总忍不住想哭,想回到过去。我曾安慰自己,人嘛总要学会长大,学会自我安慰,总要品尝悲欢离合,经历生老病死;只是换个城市生活,爱你的人都还在啊;也曾想爸爸妈妈倾诉我的烦恼,也通过QQ软件发说说,倾泻我的坏情绪.....后来发现于事无补,治标不治本,和爸爸妈妈对视频打电话眼泪还是会哗啦啦的落下。妈妈知道我在老家不适应,知道日子和我都有点难过,但她只知道我难过纵使和她说无数遍,她还是不能理解我的难处。后来我就明白了个道理: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崩溃的时候只有自己救自己。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连续三天睡不好觉,常常夜半时分惊醒,不是做噩梦,不是他人动静太大,还有一次,早上头一节课头晕呕吐,一上午吐了三次,不是吃坏了肚子等现象。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抑郁了。

我羡慕,羡慕那些晚自习爸妈来接的那些同学,我曾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那个时候不以为意,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羡慕,羡慕那些晚自习回家可以听到妈妈说:"xx,饿了吧,要不要吃点东西”,我曾也听到过,听到那句话,一股暖暖的暖意涌到我的心窝,现在听到那句话大多数是在电话里,现实和隔空的话语终究不一样;我羡慕,羡慕那些有爸妈陪伴的同学,可以任性,可以撒娇......然而,这些都是我羡慕不来的。

我会乖乖的,你们只不过是缺席我三年的家长会,缺席我三年的生日,缺席我的成年礼,缺席我的每一次成长......只是缺席而已。有些话,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永远可以依赖的人;是我一辈子都会想念的人;是我不能接受离开的人......谢谢你们陪我长大,陪我走过15个四季,因为有你们,我才期待明天。

教师点评:作者将深沉真切的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字里行间,细致而全面地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剖析,记录下了自己在离开父母后生活上的一些经历、心态上的一些变化,也邀请了作为读者的我们一同了解,颇为难得。文中记录的无疑全是“我”的真情实感,可惜的是总体有些跑题,明明是讲述“那些事”,却将更多的笔墨落于“那些感受”,甚至因为二者在编排上的不合理,对于“感受”的描述也显得有些空泛,缺少了吸引力,“情”要有所依托才能更有感染力,切忌辞藻堆砌、泛泛而谈。而且文章传递出来的态度颇有些消极,从这个角度看,小作者还可以对文章进行修改,让立意更加积极向上,须知此时短暂的离别是为了之后更好的重聚,父母在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我”也应一起加油才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