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 六朝古都,人杰地灵,文章之盛,令人瞩目。我拜访过夫子庙,瞻仰过状元楼,攀爬过牛首山,在读完《范进中举》后,我又神往“吴敬梓纪念馆”了
在一个六月的周日我出发了,一路上且赏且行。不必说雕梁画栋,更不必说飞阁流丹,古今的文人故居已让我的身心徜徉在南京古韵中了。过了平江桥,踏过大石坝街,过十字马路,“吴敬梓纪念馆”就在眼前。待至近处,一扇紧锁的门矗立眼前,门下却是鹅卵石,尽显不凡。这样的独特风格倒契合《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巅峰的地位了。沿着这扇紧闭的大门向东,人高的竹子围墙,一直指引着我。约摸两分钟后,我到了“吴敬梓纪念馆”的正门。
正门前,有一座吴敬梓先生的雕像,只见他身穿长袍,体瘦面朗,仪态轩昂,右手按在平于石面的书页之上,深邃的目光凝视着前方,表现出猾介豪放、不慕名利的刚正气质。趋步门前只见一方“吴敬梓纪念馆”匾额悬挂在门楣处,黑底金字,银钩铁画,一副楹联分立两边,道是:“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这副楹联分量着实重,它概括了吴敬梓的一生,上联是说,吴敬梓大半生困顿,下联则指他花费十年时间写就了杰作《儒林外史》。
从上联到下联,中国很多杰出文人的经历都在其中了。生活中的磨砺总会经文人的生花妙笔转为传世佳酿。入得馆内,一个展柜出现在眼前,名曰:“吴敬梓与他的时·明清儒林意趣。”展柜中央是明清家具的展示,西面是秦淮河历史的展示——从上古到六朝、明清,再到近代,让我感叹秦淮河历史的绵长,内中还有东吴建业图和东晋建康图,展现着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展柜东面,则是《儒林外传》各个版本的展示,足见人们对《儒林外史》的喜爱。我想人们爱书如斯,当是爱这本书的深刻,也是对吴敬梓以如椽巨笔剖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深沉抚慰苦难深重的民族心灵的敬仰。
离开“吴敬梓纪念馆”时,一出熟悉的皮影戏正在上演,演的是吴敬梓“绕城暖足”我颔首一笑,为其点赞,南京城人文荟萃,是该用多种生动的形式好好宣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