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桃绿萝山牡丹,麦冬血桐细叶榕。野漆月橘飞扬草,黄独海芋鬼灯笼。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这是龙应台在《目送》中的感慨。的确,大自然的一草一目都蕴含着无穷魅力,我仿佛置身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一读再读,却读不尽奥秘。“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往今来,人们寄托在草木上的心绪总是那样自然。
在诗词中,我读到艺术与花鸟虫草的巧妙融合。“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对韶光易逝,芳华不在的叹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对盛唐时宫廷生活的描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深秋清静壮美的一抹剪影;“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是寂静山林之中的冷色调……一花一世界,这是富有韵味、寄托情怀的世外桃源。
在散文中,我读到植物被赋予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是离别的见证,宛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纯少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在周敦颐笔下成了高洁的化身,犹如一位风度翩翩、清高孤傲的君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坚韧不拔的竹,高贵沧桑的松柏,顽强繁荣的草,真的是一叶一菩提,一草一千秋,这是拟人化的奇妙物语。
在故事中,我读到植物与人息息相关。周灭商,不愿臣服的隐士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薇作为一种平凡的草,竟隐藏着这样的故事。天寒日暮,饱受饥荒战乱之苦的杜甫捡寻橡栗、黄独,又是惨淡凄凉的画面!透过花草树木,隐约看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花一世界,这是难以尽述的风雨历程。
一叶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微小的花木之间潜伏着多少沧桑岁月!
教师点评: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有自己的思考,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分享了自己阅读不同书籍与文字时的感受,并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