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你听!“哈哈,哈哈……”这是什么声音回荡耳际?你听!“嘻嘻,哈哈……”那是什么声音飞扬在心头?是它!童年的欢笑声。
童年的欢笑声无处不在,长系心头,它是甜蜜的,也是幼稚又天真的。而那个雨夜里,它更是美妙,更是快乐的。
“床前……光……地上霜”,四岁的我正跟着妈妈认真又带有些许天真地读着唐诗,可总是上句不接下句。一开始还兴致勃勃的我不一会儿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坐着。小心思离古诗越来越远,不见了踪影。
我在心头想着:我的床前有一个大月饼,闪闪发亮像银子,我一抬头就可以吃到,一低头就可以看到,然后我吃啊吃,好香呀!想着想着,我的嘴“啧啧啧”地动起来,嘴边淌着一点儿口水,还呆呆地“咯咯”笑。妈妈点了我一下,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呀?床前大月饼,闪闪大银光,抬头就吃到,低头也闻到!”接着又得意地哈哈大笑,还用挑衅的眼神看着妈妈。盯了好一会儿,忽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脸上从得意非凡到涨得通红。好吧,我低叹:还是学李白的诗吧。我一脸讨好,卖萌似的看着妈妈,表示我是愿意认真学习的。
“小时不识月……”又是月,哈哈,月饼……好吃极了!我又开始走神了。我心头一紧,使劲晃了晃头,醒了醒神:“飞在青云端。”哇,真厉害呀!如果我会飞的话——我要去长城玩,去海门玩,去新疆玩。我会飞遍长城,第一个到终点;我会飞遍海门,看孙悟空表演;我还会飞遍新疆,摸摸草地,骑骑骏马;我更会飞上天空,躺在软软的云上,扯下一块吃,甜滋滋……我天真地想着,双臂当翅膀上下摆动,嘴角微微上扬,开心地唱着笑着,天真又美妙。
光阴似箭,一去不回,转眼,童年已逝。回想童年,我开心地笑了,是那种久违了的笑。听,那童年的欢笑!
教师点评:小小的“我”天真地读着“我”并不很理解的诗,却并不妨碍“我”由此进行发散,并开始了“我”对诗歌另类的解读——文章语言虽稍显稚嫩,但言语中透露出来的童真、纯真令人动容,对“月”和“飞在青云端”的联想也令人忍俊不禁,可见小作者已将“童年的欢笑”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而在长大后,当“我”再次回想童年,此时浮现的笑容虽并非“童年”的欢笑,却源自童年,在结构上与前文达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夕与今交汇,蕴意不凡。但对于文题中“听”字的讲述有些少,尤其是主要内容处,可以再有目的地进行补充、丰富。此外,“雨夜”放在了一个较突出的位置,却好像没能在文中起到作用,还需再进行思考。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