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冬已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和几个伙伴便在泥地里抓了两只龙虾来进行殊死搏斗。第一只龙虾触角细长,铁钳刚硬,被赐名为“壮龙虾”;第二只龙虾眼睛扁小,体格瘦弱,但脑袋却出奇地大,一看便知,肯定是位高人,被赐名为“智龙虾”。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两只龙虾开始互相打量对方,“智龙虾”用它扁小的眼睛屏息凝视着对方,“壮龙虾”则东张西望,绕着场边走来走去,用触角试探着对方。我们也是敛声息语,静静观察着它们。电光火石间,“智龙虾”出其不意地用钳剪掉了“壮龙虾”的触角。“壮龙虾”一蹦三尺高,从天而降,向“智龙虾”猛扑过去。我们呼声阵阵,目瞪口呆。结果“智龙虾”翻了个跟头,一个迎击拳反手打过去。“壮龙虾”也毫不示弱,弯了腰,俯下身,一记下勾拳打飞了“智龙虾”,“智龙虾”应势倒地。
二虾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智龙虾”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似乎正在思考着。“壮龙虾”傲气冲天,径直冲了过来。微风轻拂着二虾的身姿。“智龙虾”看着“壮龙虾”的一举一动,似乎在寻找着机会,它用钳子拾起微小的细沙和石子,准备迎战。“壮龙虾”以极快的碎步踱步而来,一记刺拳向“智龙虾”打去。“智龙虾”灵巧转身,踢开“壮龙虾”的钳子,一记漂亮的擒拿术,“壮龙虾”的钳子绕了个弯,被“智龙虾”按倒在地。我们互相看着,期待着“智龙虾”的举动。
“智龙虾”手起钳落,往里刺去,给“壮龙虾”来了个“开膛破肚”,看得我们触目惊心。“智龙虾”获胜了!
教师点评:龙虾的打斗只是简单的“钳螯相碰”、“你来我往”吗?在作者的笔下显然并非如此,文中出类拔萃的动作描写与场面描写让这场“虾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一方面,作者注重对过程与细节的还原,用语句之间的流畅衔接与叙述中的有序、细腻来实现描写的利落与通达,另一方面,作者注重对画面感与动感的呈现,用精当的用词、巧妙的形容与多样的手法加以增色与丰富,进一步实现描写的生动有趣与灵活多变。而文章出类拔萃的描写不仅仅对是作者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与叙述能力的体现,还是对作者所做的细致、多面、广泛且深入的观察的体现——若非在观察时既看到了这场“打斗”的过程与细节“表象”,又看到了这场“打斗”中“拟人化”、“场景化”、“生活化”的丰厚“内里”,便也无法记录这么多、展现这么多,可见观察的重要和挖掘的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