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层涟漪荡开一圈圈水波。总是在惊涛骇浪后,才会珍惜眼前的美丽晴空。
——题记
和母亲,一直处于隔阂之中,就像上海的南京路和南京的上海路,看似亲密无比,但之间的距离只有彼此才懂。
记忆里,隔阂从小学时就开始了。
我不喜欢玫红、玫粉等艳丽的颜色,认为那是十分俗气的颜色。但母亲不那么想,所以小学时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背着粉色的书包行走于大街小巷。这令我十分不快甚至感觉失面子,看见熟人我就会躲得远远的。这一切母亲都看在眼里。
上了初中,我们的隔阂逐渐加深。
班级里的同学都追求潮流,买新款的衣服、名牌的鞋,我也忍不住心动。但母亲总以“认真读书,别想那些没用的”将我们之间的话题终结。我朝着母亲大声抗议:“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有,我就不能买呢?”眼泪不争气地盈满我的眼眶,也不记得当时母亲是怎样解释的,只记得最后是以我的摔门而出结束。
如所有偶像剧的情节,母亲开始变了……
她的品味似乎一下子变好了,她的言语似乎一下子温柔了,我反而不习惯了。
后来,我在衣柜里不小心发现了一张诊断书。一大堆我看不懂的医学用语和复杂得难以辨认的医用字体,更有大量的我不解的医学数据,难道是癌症?我的心一下子跌入谷底,几乎是连跑带冲,我扑向在厨房洗菜的母亲。
她一脸奇怪,但当听了我的解释时,她乐不可支,幸福竟然爬满了整个脸庞:“哎呀,这只是例行的检查报告,没事的,我女儿对妈妈这么在意的啊!”我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紧紧抱住母亲。
这时我才发现,只要母亲健康平安地在我的身边,延续着对我的爱,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根本没有我所谓的隔阂。
教师点评:结构完整,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细腻。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中分享的经历一波三折,趣味盎然。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作者可以再多注重一下对详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