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黄香立前堂,五道红符灼韶光。今为桌上受供仙,曾是此间少年郎。
中午时分,我和弟弟在楼上做着事情,楼下则传来一阵阵锅碗瓢盆打架声。我也不甚注意是在干什么,因为腊月的日光实在是太舒服了。我沉浸在阳光之中,它并没有因为一扇窗户的阻隔而少了几分温度,反而更多了几分可贵。微眯着眼,享受着悠闲的午间时光,心里为着即将到来的春节而高兴。突然,奶奶的叫唤声从楼下传来,打断了这段遐想。
我率先奔到楼下,看着正堂里摆上了一张桌子,三边各放着四个空杯,没放杯子的那边正对着大门。由于只有左边的门开着,屋子里也不太敞亮。奶奶领着我和弟弟走进一旁的厨房,掀开两只泡沫箱的盖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弟弟忙摘下眼镜一擦雾气,再定睛看时,竟是满箱子的热菜!我们正诧异地看着眼前的两箱菜,奶奶下达了任务,她让我们把菜端到外面的桌子上,而她自己又去忙了。
费了一些功夫搬菜和摆盘,我们刚喘口气,奶奶又提了个酒壶走了过来,只见她熟练地将每一个杯子都倒上了酒,黄色的酒落到白色的杯中,酒上的那一抹热气愈发灵动了。她又走到一边,拿出了一个烛台、三根长香和两根红蜡烛。她郑重其事地将烛台端端正正地摆到没放酒杯的那一面,点了香,让我把门都打开,然后让我们进房间等会儿。而她呢?则是拿着香走了出去,通过窗户,我看到她端着香向四面八方弯腰鞠躬,嘴里还嘀咕着什么。接着,她又进来对着桌子拜了几拜,将香插到中间的香炉里,又在两旁点了蜡烛才唤我们出来。正纳闷呢,奶奶搬了一条凳子,跪在凳子上对着桌子拜,我也没想那么多,照着做了。在我们拜的时候,奶奶看着前面,像是在与人对话一样说道:“这是某某某,是咱家的大孙子,祝愿他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到这,我算是明白了七八分,这大概是请神吧。
我们都拜完后,她又拿来一个大铁盆放在桌前,从一个大泡沫箱中拿出了五张红色的纸,上面画着符和写着好几个奇怪的字,我也只能认出“水陆道场”这四个字。奶奶点着了符咒,放入盆里,一时间一股怪味钻入鼻中,我忙掩鼻躲开,一阵风吹了进来,盆里的火花开始疯魔般地跳跃舞动,火舌好似有生命一样在盆中游动翻腾。一段时间后,符烧完了,但在灰烬之中仍有一两点火星挥发着最后的光芒。不少香灰落入菜里,奶奶又呼唤着我们收拾桌子。
傍晚,我来到饭桌前,看着眼前的饭菜竟是中午的那些,嘴里支吾着说菜里有灰,家人都不以为然,妈妈打趣道:“用你奶奶的话说就是菩萨保佑。”爸爸在一旁纠正道:“应该是祖宗保佑。”饭厅里洋溢着欢笑与快乐。晚饭后我问妈妈,我们下午是在干什么?她说:“这是我们家的习俗,叫谢年,土话叫请太公,是做一桌子菜请祖先回来吃饭,并求他们保佑。”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还记得谢年结束后,奶奶一拍脑瓜:“哎呀,我忘了,请吃饭哪有让人站着吃的。”我仔细一想,的确,那桌子旁没有凳子。
“以后啊,你们不要忘了。”
“嗯,以后不会忘记的。”
教师点评: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取材真实,文笔优美,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的叙述完整、流畅,如果能更加注重细节,如心理活动等,文章会更有吸引力。作者可以再多注重一下对详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