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什么呢?于我而言,合作像把金钥匙,可以轻松打开胜利的大门;合作像条小船,可以轻松抵达成功的彼岸;合作像一缕阳光,可以指引前进的方向……合作更像是一种粘合剂,使成员间的情感更加深厚。——题记
初二的一个周五,老师把我叫进了办公室,让我组建一个合作小组写一部科幻小说参加市里的中学生网页创作及小说大赛,要求还很高,不但要有高质量的小说,还要有精美的配图。最主要的是时间紧迫,下周一就要上交进行初选。老师轻拍我的肩膀,问我能否胜任这一工作,我稍作思考,便答应了下来。这突如其来的工作对我一个人而言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我有合作小组啊!时间紧、任务重,告别老师之后我马上回到班上聚集了我的小伙伴们,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共同组建这个小组一起完成任务,看着他们对我肯定的目光,我心中,便有了底气。
周六早上八点,小组成员们准时到达了我家。我们在餐桌上开会讨论分工,根据投票,我来担任小组的组长,我再结合每个人的特长和意愿对进行分工,小文常年斩获市里征文奖项,文字功底比较深厚,负责攥稿和文案编写;小宋和我平日里天马行空,想象能力比较好,就由我俩负责设计情节和编写故事;小马是学校计算机协会的,对电脑绘画较为熟悉,便可发挥特长担任美术编辑。大家都对自己分到的工作很满意,信心满满地想要大展身手。
开完会后,我们便分散行动。我和小宋在书桌前翻阅书籍进行构思,时不时将我们地想法和小文进行讨论,当我们提出的点子新奇又合乎情理时,小文便开始了文字起草。小马就倚靠着书架翻阅各种图画,时不时打开电脑尝试绘画,当看到什么满意的图画时也会拿给我们一起讨论是否保留。
头脑风暴的时候时间过的很快,稍不留神就过去了两个小时,这个时候小文已经写好了文章的开头,我和小宋便对情节进行细化,向小文说明我们的想法,小马则是根据我们的想法选择了合适的图片,商讨过后决定留下哪些图片,小马再在电脑上进行绘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了下午我们就已经差不多完成了,长时间的工作大家都显得有些疲惫,小文就不断地鼓励着大家“再坚持一会”“马上就要完成了”,大家就沉住气,继续完善还未完成的工作。
随着黄昏的到来,我们的工作也进入到了尾声,小文把文章逐字逐句输入到电脑当中,再由小马把他精心绘制的图画插入在文章中,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当最后一个摁键敲下,宣告着我们此次的小组任务顺利完成,我们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神情间除了疲态还有自豪。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主题尤为鲜明突出的叙事文章,很显然,题目的直击要点,开头的开门见山,正文的呼应主题,结尾的概括全文,叙述的紧密扣题,立意的升华题旨等等都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但仍需一提的是,作者对于这段经历,也就是文章这一取材的思考、探究、提炼、深挖则起到了关键性的“定性”、“定调”之作用。确实,如若作者没有体味、品析出与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件事中有着“合作”这一内核,如若作者没有着重将甄别的眼光、分析的视角放于“合作”之上,如若作者没有用心让落笔的着眼点始终不偏移“合作”的重心,那么就无法达成以经历的感悟、素材的取舍、叙述的切入等等来明确、传达、凸显文章主题的目的。文章参考、借鉴意义深厚,值得我们仔细研读、体会。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