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我国拥有5000余年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国学经典伴随着每个中国人的成长,给予中国人思想的启蒙,教给我们做人立身之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国学经典《三字经》。上小学,我们开始背诵唐诗宋词,领略古人眼中的祖国河山,悟先人传下来的人生哲理。进入初中,我们开始研究《孟子》《论语》等儒家文化经典。通过学习,我领悟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真理,知晓了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明白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基本事实。这便是国学经典给我们的启蒙。
上学期,我无意间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楚辞》,读到了其中比较有名章节《天问》,一时觉得十分有趣。最终在兴趣的驱使下,我一咬牙用仅剩的零花钱买了本《楚辞》。
《楚辞》到手,我立马翻书阅读。读了前言,我才知道,本书不只是屈原的作品,而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由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襄、刘向等人的词赋共十六篇。后王逸曾入已做《九思》成17篇。这让我豁然开朗。
翻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离骚》《九歌》,而后是我最感兴趣的《天问》。这三篇,是流传千古之嘉文。我的感受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且句式极为整齐。但由于是战国时作品,文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中的生僻字、古汉字,如“揽木根以结茝兮”,意思是说“手拿木根系上白芷”,里面的“茝”指白芷。除此之外,还有“芰”“葹”“菉”等等,都是古汉语中的植物名称。许多词语的意思也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如“道”在“来吾道夫先路”中是动词“引导”,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指“道路”;再比方“滋”在“余既滋兰之九畹兮”中意思是“种植”,现代汉语通常用作“繁殖”和“增添”的意思。
除了上述字形字义阅读障碍外,《楚辞》再无其他缺点。其内容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只因每位作者皆处于乱世之中,经历了太多世态炎凉,看透了人生。当我读到《怀沙》时,无不感到震撼和感动。此诗作与屈原临死前,一般认为是辞人的绝命词。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楚国在秦军战马的践踏下覆灭,屈原此刻却正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之地,不能为国献计,不能为国捐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灭亡。他创作此诗时视死如归,对祖国的覆灭写到自己“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十分悲痛;对于自己的将来,他写下“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随怀石自沉汨罗江,以死殉国,在滚滚逝水中随大楚一同去了。看到这,我不禁感到无比震撼:古人的家国情怀如此之深!
中国之国学经典,可以伴随人一生,影响人一生。这是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做不到的,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