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有了记忆,就把外公与墨水联系在一起,墨水是外公书房的风景,它和那双粗糙的手,那出汗的额头共同构成了风景中的风景,掩映着闲时而作、忙时而息的每一天。
小时候有时在书房里玩耍。一张木桌,一展宣纸,几支毛笔,一方砚台定格在了时光碎片里,我会在外公在书房里时坐在一张小凳上,托着腮,看着他磨墨、写字。当墨香弥漫书房,我会摇着左手和右手一这味儿真不好闻,然后远远避开,只有外公的身影和兀自回荡的墨香在寂静的书房中。
有时候,他会拿一支无第笑眯眯她递到我面前:“试试看。”我却绕开他的话:“外公的字想,得真好,”那你也试试。”外公又说。我急了,任性地跑开,甩给出一句话:写得好又不能当饭吃。留下外公有些落寞的叹息,头轻轻向后,不觉一惊,外公写字时沉稳的手竟也发抖,晃得那样明显,又那样刺眼。我当时如何忍心跑开已记不起来,留在记忆深处则是那缭绕在心头无法抹去的愧疚。
当无聊时,靠看书消磨时光,从外公家的一些书中认识了许多字体:档书、行书、狂草……每种学都有外形而不失骨风,每笔都独一无二、“画龙点睛”,脑中有字形也有字的神,有字的影也有学的魂。不觉中,一缕缕墨香在屋中弥漫我合上书,站在门口,不忍闻,也不舍离开。
还曾和外公去村里王爷爷家串门,对外公来而言,这路是那样的熟悉,王爷爷家的书房也是那样眼熟:一张木桌,一展宣纸,几支毛笔……王爷爷也研字,墨香四溢,墨香中,外公与别人谈论着生活小事,也谈论着那些字,他们彼此那样熟悉。原来,墨香与村中的老人们已形成村中的风景,墨香是乡村留守老人的日子,是他们骨子里的灵魂。墨香已成了一种独特的旋律,显示着一份欢乐,一份宁静……
外公又在磨墨,我不再走开,“试试吧。”墨香旖旎,满室氤氲,书房里,墨香中,是外公慈祥的笑容,是我理解的沉思一他和村中人的身影里是无法割舍的对书法的热爱。
这样的墨香在泌人心脾,是我心中的芬芳。伴随着墨香,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在生活的路上,我会伴着缕缕墨香,让一切都美好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