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忆事

初一 叙事 863字
2022-08-10 21:22:21

桃花在夜风中摇曳,花香满山游走着。晴朗的夜空中挂着一轮不甚明亮的月亮,星星如同碎钻一般缀满了天空。我躺在宿舍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思绪纷飞。

思绪随夜风吹到十年前。当时大约四五岁,精力旺盛,到了时间不愿意睡觉,缠着父亲给我讲睡前故事。父亲磨不过我,也不拿书,就开始讲故事。故事的开头总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故事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在我的印象里,我第一次听到“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不是在老师口中,而是在我的父亲口中;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小孩子偷别人的针后,家人的态度是有多么重要,家人让他归还并狠狠教育他,他就会谨记这次教训。而家人不作为的态度,就助长了这种恶习。我第一次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性,也是因为父亲告诉我。很久以前闹灾荒,我们的先辈饥饿到啃树皮、吃草根的样子…无数夜里,父亲的睡前故事带我进入一个彩色的梦乡,也从我的幼儿园贯穿到以后的几年、十几年甚至更远。

我又忽地想起他鬓角斑白的头发,那头发大约是夜间被月色染白的。他曾有严重的腰间椎盘突出,最严重时大约步行二十米就痛的直不起身子来,持续一年多。母亲终于打听到一个老医生,他们怀着无限希望出远门治疗,幸好那医生妙手回春,父亲的腰以后都是挺得直直的,如松如竹。只是回家后的再见,他仿佛苍老了不少。

用“敏于行而讷于言”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他是一个电工,也是村里的大队长。父亲很忙,忙得不分日夜。我见过他半夜起来接居民电话的样子,也见过他干活时小腿被划破六厘米的伤口往外渗血的样子,这些事他从来都藏在心里。但我看到了,母亲也看到了,母亲也常因此埋怨他,说他是“人民公仆”。

父亲不置一词,或许他不在意,或许他只是在坚持自已认为对的事情。

父亲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一次假期,父亲带我们去临潼探望他的姑姑。他的姑姑生病了,医院已经放弃治疗了。我看到她时,她瘦得不成样子。阳光透过她白色的头发打在蜡黄的脸上。她蜷在被子里,吊着营养液。我们在那里待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要走,告别时她只能发出气音了。她对我父亲说:“这是你的两个娃娃?都要好好学习,将来是你的依靠……”父亲一个劲儿地答应。临走同我两个表姑说话,将近四十的父亲说了两句话竟然哽咽了。他强压着这份哽咽,眼含泪光的叮嘱两个表姑,好好照顾他姑姑…

明月高悬,乘着月光我将一切情绪安放。夜风仍在窗外浅吟轻唱,我带着父亲的言传身教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