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扶贫记

初一 叙事 1017字
2022-07-22 01:16:35

近几年,父亲似乎很忙,总是以乡下为家。

在城里工作的那段时间,父亲回到家,总是放不下手机。自从去了乡下工作,父亲就经常上网查一些关于养殖方面的资料,电脑成了父亲最亲密的伙伴。

一天,我在客厅听见父亲房中传来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徐大爷…….好……买过鸡、鸭了吗?……好的,不客气…….都是应该做的…….自来水…….嗯……再见。”父亲的话让我一头雾水,这又是鸡又是鸭的。父亲买鸡鸭干什么?于是,我就去询问父亲。

原来,父亲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有一项帮扶贫困户的工作任务,简称“扶贫”。父亲告诉我,他帮助的是一名姓徐的大爷,他已经六十五岁高龄了,无儿无女,身体还不好,是一个“五保户”。当父亲第一次去徐大爷家里时,徐大爷家真是一贫如洗,破败不堪。那房子,那根本就不能叫作房子,简直就是用土坯搭成的一个方形土棚子,只是多了两扇窗户而已。因为年久失修,土房子四处漏风,夏天像汗蒸房,冬天像冰窖。他家中最能彰显现代文明的物件应该就是那台嗡嗡作响的电视机了。

帮助这样一位老人脱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父亲面对困难没退缩,而是积极研究帮助徐大爷脱贫的办法。父亲告诉我,首先,扶贫先扶志,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贫困,精神扶贫始终要放在首位。父亲考虑到徐大爷有肺结核,年纪也大了,不能从事过于劳累的体力劳动。在征询了徐大爷的想法和意见后,父亲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决定让徐大爷买一些鸡和鸭来养。但由于徐大爷不懂鸡鸭养殖,父亲便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自己学会后再教徐大爷。这样一来,徐大爷以后就再也不用靠那微薄的五保金生活了。徐大爷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但国家有健康帮扶政策,这样一来,住院费就由国家帮他支付了。

经过父亲的努力帮扶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现在徐大爷已经成功脱贫了。土坯房换成了瓦房,破旧的电视机换成了液晶电视,不仅如此,徐大爷还用国家资助的钱购买了空调,屋内也装上了自来水。徐大爷再也不用跑去挑混浊的河水吃了。

当代中国,像徐大爷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但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算是真正的小康社会。现在,有些人还对扶贫政策有误解,认为成为扶贫对象就可以占到国家的便宜。这个观念是大大错误的。为什么要扶贫?不就是因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如果人人都只想着接受扶助,那么贫困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国家就会越来越落后。我们要自己去努力,去创造,而不是坐等政府和国家的补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国家特别注重精神帮扶,而这些正确的观念需要国家和帮扶人员去树立和引导,去给广大群众普及。我的父亲就是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的一员。

父亲告诉我,他们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脱贫攻坚战。我和父亲都相信,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行,在所有像我父亲这样的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