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榆钱香

初一 叙事 984字
2022-04-18 10:30:15

每当莺飞草长、榆树新绿的春天来临,我便做梦一般回味着童年吃粉钱的情景。

那时节,年幼的我住在乡下姑妈家。那是个较偏僻的小县城,但我在那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一到春天,榆树便吐着绿泡,摇身抖出串串饱满嫩绿榆钱来。

榆树很高,上树捋榆钱便成了我们一群小不点几的差事。早晨不捋,因1树上毛毛虫太多;中午不捋,因为阳耀眼很不安全。只有傍晚,我们才提大大小小的柳条篮儿、扛着用竹竿铁做成的钩子去捋榆钱。几个猴子般的子攀树抓叶几步就上了树。选根粗枝骑上去,一只手提着篮子,一只手握沟子去够远处的树枝儿。

一把榆钱捋到手,便放在鼻尖下嗅嗅,然后大把大把扔到篮子里。每当差不多捋到一篮,时,才舍得尝一尝。最后竟一边大把大把地捋,一边大口大口地嚼。馋得树下仰脸张望的孩子个个直流口水,于是便一齐诈唬:“榆钱树,高又壮,掉下榆钱来,肚子填个饱。”树上的装作没听见,树下的便又喊道:“谁不撩个老鸹爪,啪哒啪哒摔死他。”听到嚷声,树上的孩子便撑不住笑起来,逗乐似的扔下几枝儿。于是,树下的便一团骚乱,连枝带叶塞进嘴里。那榆钱刚进口,便有一种清香溢出。上下牙齿刚一碰合,满嘴流蜜溢香,沁人心脾!

日薄西山,喜鹊与黄鹏在比谁的歌喉好,我们却已举着盛满榆钱的篮子回家去。

蒸榆钱,是北方一大特色菜。有经验的妇女,往往把淘净的绿花花、湿漉流的榆钱拌上玉米面,垫起馏布子,盛在竹算上放进锅内文火蒸。蒸熟后,捏着馏布子角合盘出锅,倒在小盆里。滴几滴香油,浇两勺蒜汁,撕一撮葱花或芫荽。顿时,热腾腾、黄澄澄的蒸榆钱就做成了。开饭时你盛一盘,他舀一碗,就着绿豆粥吃。一口稀一口稠,稀的像水,稠的像油,三天不改样,保证吃不烦。

“二月清明早,榆钱吃个饱。”每逢清明时节,大小榆树上结的榆钱都成嘟噜成串子,一枝枝就像谷穗,饱实实、圆墩墩,又像翡翠片似的辫子,春风微吹,满天满地飘清香。

榆钱结得多,我们便持得多,用榆钱做的食品花样也多。有榆钱窝窝、榆钱饼、榆钱糕、榆钱粥等。和面时,掺上两捧榆钱,浇水搅拌三遍,揉三下,砸三次,再放在案板上使劲擀。那面团开花一般成大片,绿丝丝的榆钱玛瑙珍珠一样点缀在上面,一刀切成了片,下锅沸水一滚便成了榆钱面。

每当津津有味地吃着榆钱饭时,姑妈便讲起地方戏曲的典故来,如说某某做了达官贵人也不忘吃糠咽菜等。有时

她也会学着《秦香莲》中的唱腔:“要吃还是家乡饭,要穿还是粗布衣。”

在我即将离开乡下回城里上学的那年春天,姑妈还摸着我的头,絮絮叨叨地说:“赶明儿你回了乡下,就再也吃不上榆钱饭了。到那时你可别忘了吃糠咽菜,别忘了你的姑妈,别忘了你住过两年的地方呀……”

离开北方,我便离开了我曾住过两年的地方,吃榆钱也只发生在梦里……什么时候,我能再回北方美美地吃上一顿飘香的榆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