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的重逢,让爱回归

初一 叙事 1660字
2022-04-09 07:43:25

那种温热的感觉,那种亲情的味道,在我的心中扩散,弥漫。亲情恰似涓涓细流,给心里带来甜甜的滋养;亲情又似一缕轻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熔解;亲情更似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乏烟消云集。

——题记

我的童年记忆里,画面最多的是奶奶。我刚出生时,父母的事业正起步,非常忙。我还未断奶,就被送去让奶奶带。因为我跟奶奶的时间最长,在孙子辈里,奶奶对我最好,平时,凡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留给我。直到11岁时,母亲怕耽误我的学业,把我接回了她的身边。

刚回去的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打电话给奶奶,说不尽道不完的思念,有时说着说着莫名就哭了,眼泪湿润了手机。

日子如轻烟,如流水,一天天过去,我打给奶奶的电话少了,到后来,几乎一周也想不起来要打电话问候一句,每次都要妈妈提醒,我才会打过去,或奶奶主动打给我,我才接。不知为何,接起电话,我不再似以前那样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总是客气地回答一两句,就挂了。我和奶奶之间仿佛有座城墙立着,我们各自站在墙的另一边,听得到声音,却看不到人,看不到彼此的神情。

奶奶,我和你生疏了!

小学毕业的暑假,我见了一次奶奶。奶奶老了,岁月的皱纹悄悄地爬上了她的眼角、额头,稀疏的两鬓越发斑白,就像被霜染过的枯草。我们有近一年没见面了,我忽然觉得很陌生,竟开不了口问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怯怯地和奶奶打了声招呼:“奶奶!”“诶!”奶奶的眼里分明有了亮光,那是泪花吧……

那次之后,初一一个学期,因为住宿,我没见过一次奶奶,也从没打过一次电话。我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奶奶的音容越发模糊。终于,紧张的“期末考月”结束了,我带着疲惫回到了家。母亲依然很忙,无暇顾及我,在校每天忙于学习,有老师有同学,一旦在家一个人闲下来,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母亲似乎发现了,但年底的业务实在太忙,她根本抽不开身陪我,于时,决定把我送到奶奶家。

起初,我是不大情愿的,我怕陌生感让我尴尬。但是,一日三餐都是一人的我,最终还是坐上了去奶奶家的车。一路上,我回想起了小时候,奶奶这回会给我留着什么好吃的?是清明团子,还是南瓜饼?会给我准备小炮仗吗……“到了,女儿。”嘎吱,一声刺耳的刹车声,将我的思绪拉回。

下了车,我怯生生地走进奶奶家。推开门,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顺着香味来到厨房,躲到墙壁后,手搭着墙壁,伸长脖子,看见一个佝偻的背影在案板前不停地忙活。那是奶奶在用荠菜代替棉菜剁清明团子的馅儿——腊月天冷,找不到棉菜的嫩芽。菜刀在她灵活的手下,不断发出“咔擦咔擦”的声音。童年的记忆又开始变得鲜活。厨房里没开灯,很暗。童年的记忆里,奶奶特别节俭,白天在厨房中忙活,再昏暗也绝不开灯。亲爱的奶奶,这么多年,你依然这么节俭,你的眼睛看得清吗?我打开了灯,瞬间房间便亮堂了起来。奶奶惊了一下,倏好抬起头来,看见是我,“哎呦,孙女儿来了,快坐会儿,奶奶给你包了你最爱的清明团子……快了,快了,等会就可以吃了!”奶奶那双混浊的眼睛一下子充满了亮光,目光慈祥又温暖,犹如冬日里一缕淡淡的阳光。

那一瞬间,我心中的陌生感没了。“奶奶,我来帮忙。”我站到奶奶身边,接过奶奶手中的刀,开始帮忙剁馅儿。“慢点儿,剁中间,菜叶掉出来了……慢点儿,慢点儿……”菜叶被我剁得四处乱飞,我和奶奶的笑声也在厨房里四处乱飞。

自小,我就喜欢吃清明团子,棉菜嫩芽做的馅儿,有大自然淡淡的清香,再加上绿豆芽、肉沫、五香碎,撒点虾皮,拌上各类作料,包进米粉团里,色、香、味俱全,吃完口齿留香。小时候,只要我胃口不好,奶奶就包清明团子给我吃。别人家是清明节令吃团子,而奶奶家,会变着法子一年四季有团子吃,那是我童年的幸福味道。

在我和奶奶的笑声中,淡绿的团子不一会儿就摆满了灶台。奶奶说,团子一定要用柴火烧,那样味道会更清甜。木柴发出的红色火苗,肆意地舔着锅底,发出贪婪的嗤嗤声。团子的清香在柴火的眷顾下,逐渐弥漫了整个厨房。奶奶的脸在柴火的映衬下,变得婴儿脸蛋般通红,奶奶的笑声也像小孩的笑声一样飘满厨房。

稍许后,蒸笼盖打开,那清香如烈酒般让人沉醉。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起一个团子,吹了吹,放进嘴里。“呀,呀,好烫……”瞬间烫得我舌头都打卷儿了。“哎呀,怎么还像小时候那样馋,慢点儿吃,慢点儿……”“嘿,嘿,嘿……”

团子在嘴里囫囵了一会儿,咬一口,荠菜味,肉香味,五香味,豆芽味,鲜香的虾皮味在舌间蔓延,刺激着我的味蕾。“奶奶,这团子好吃,真的好吃!您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哈哈,是吗,你这么喜欢,不枉费你奶奶我辛苦包喽!”“哈哈哈……”

我抓起一个递给奶奶,祖孙俩一人嘴里咬着一个,幸福感溢满嘴角。祖孙俩的笑声在厨房里回荡着,团子的香味愈来愈浓……

时间像一堵墙会隔断情感,但,有些东西,它永远流在你的血脉里。奶奶,我爱吃你做的团子,现在喜欢,以后也会一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