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每一个人的梦。
——题记
世界上有一个点,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这个点,是猩红的,它是被缝衣针刺入心头形成的,这个点,是漆黑的,我们怎么望也望不穿他的空虚,这个点,是隐形的,需要我们跨越山峦,远渡重洋,去寻觅它的一点一滴。这个点,就是家乡。
每到成熟之时家里都会有两三盆的桑椹子,那时只想着吃,把两只手弄得都是桑椹的汁液,桌子上,地板上到处都是,随后迎来的便是妈妈的大骂。也有时趁大人不在,叫上几个玩伴,偷偷地爬上桑树摘一些桑椹子,却未曾想过还没成熟,仔细感受嘴里的酸苦,再看看眼前剩下的桑椹子,它们是那么的翠绿,顿时感觉索然无味了。回过头看看小伙伴们扭曲的表情,也便哈哈大笑起来,哪还会去想嘴里的味道。
童年总是这样,无时无刻都会从忧愁中剪辑出快乐来。那紫红色的颜料,染红了我的手臂,就像一条条紫红色虫子;一染红了白色的上衣,就像被染上了绚丽的颜色;染红了心中刚发芽的思念,如同放进了染缸。
小时候,家乡是妈妈手中缝出来的温暖。那时年纪小,爱贪玩,常常回到家之后,衣服上满是尘土和一个个破洞窟窿。
记得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眯着眼,即将进入梦乡。房间的窗户前,一个衣冠朴素,脸色微白,眼角爬着一条条皱纹的人,借着月光缝补手中的衣服。窗外,晚风吹过,驮起落叶,一片又一片飞往远方,它们要去哪里?天上挂着一轮皓月,或许它是神仙吧,慷慨地把希望撒入人间,窗外的风景在月光的衬托下既幽静又萧瑟,而窗前的人,手中的针线反射月光,一起一落,一穿一插,翩然起舞,是那么的令人沉醉。
不久后我们离别故土,去了山的另一边。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来城市啊?她沉默了一阵子,回过头看看我,说“因为……”我撇了撇嘴,望向周围陌生的地方,那时候心里充满了期待与不舍。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到现在,会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大人忙于工作,小孩忙于学习。凛冽的晚风拂过这座城市,带走一天的疲惫。
我放学走在街上,昏暗的路灯亮起,发出昏黄色的灯光,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
几片落叶从空中慢慢落下,在灯光的渲染下显得无比缓慢,仿佛抓住了时间的尾巴,想让它减慢了速度,却没有任何效果。
长大后,家乡是一个梦,出现在每个深夜,梦里有棵桑树,桑树下,几个小孩手上沾满了紫红的染料,在欢乐声中一个个消失了,梦里有妈妈在月光下用针线缝出一份份温暖,在一针一线中,月光慢慢暗淡下来,我慢慢的睡着了。
“妈妈,乡愁是什么东东啊?“你以后会明白的了。”
后来我知道,这就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