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声中,又唤起回忆,朦胧间,又见故乡的桥。
 ̄ ̄题记
梅雨时节,独自坐在亭下,淅淅沥沥的雨水模糊了视野,在水天朦胧中,抬眼望,水中的竹桥模模糊糊,却依然精致。伴着微风,和着细雨,随着嫩柳,在我视野中勾勒出一种别样的轮廓。
撑出油纸伞,散步于竹桥上,雨声稀疏,两岸的小河里腾起一缕又一缕"仙气",让人疑似误入仙境。桥身整体被雨溅湿,呈出玉石般的墨绿,也许是为了迎合雾色,竟未有护栏,使人神觉如踏在水面上,踏在云中。
不久,伴着雨迹向前,又来到了亭中,亭顶四角突出,且雕有各种花纹,是典型的"四角凉亭",凉亭有六根朱红的柱子支撑,柱上刻有"电激河翻白雨飞,青烟紫雾落斜晖。山中道士秘泉石,只到此亭牵客依。"一诗,而前后中端则刻有"雨中亭"三字,雨声空灵,正伴雨中之亭。
亭中的花草随风摇摆,"沙沙~沙~″雨不大,却寒气入骨,"答答答~"雨珠落在桥上,溅在身上,纷乱在亭下乱舞,颇有一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味。在雾气的衬托中,凉亭立在水上,又如倒在水下,伴着细雨,"雨中亭"意味更深了!
甩下凉亭,继续向前走,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不禁想起"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这时,桥岸边的灯点了,就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牧人放牧归来,牵牛羊,赶鸡鸭,有趣极了,"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说的大概便是此景了。
再前行,雨也更大了,"沙沙~划划划″“滴咚,滴咚…″雨珠打入水中,激起一阵阵涟漪,白雾也更深了,仿佛如云一般,若不仔细寻索,竹桥便埋入云中,便找不到路了。
忽然,我一脚踏空,河水淌过脚心,跳过脚上,游过指缝,寒气入骨,连忙将脚收回。松开白雾,便如水落石出一般,一块块鹅卵石静躺在水中,一条条虾在水中游动着,没有任何阻碍,鹅卵石表面附着一层淡淡的苔藓,缝中长出一根根绿油油的青荇,油油的在水里招摇,似一个个青衣仙子在水中拨动琴弦。
游桥?复前行,忘路之远近,"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雨中桥之美,见着沉沦,不知不觉便走尽了竹桥,桥的终点处有块石碑,石面被雨水打湿,自格外清晰 ̄ ̄萧条独归路,暮雨湿春桥。
夜雨纷纷,晚风吹来,又忆故乡竹桥,如又雨中游桥,在我心中抹上浓厚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