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下有什么?对于一个人来说,桌子是平平无奇的,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却承载着上课时一半的快乐。
有人问桌子能干什么,无非不是装装书,放放笔吗?有什么特别的?无论是学校里的桌子还是家里的桌子。你都肯定有过一段有趣的经历。回想起每一次上课的时每一段经历。都觉得小时候的开心很简单!如一块橡皮,一支笔,一个改正带,都可以玩上一节课。
记得小时候有一会儿上课实在上的无聊,左看看右看看。实在找不到好玩的了。忽然想出了一个坏点子,从地上捡了块橡皮,也不知道是哪个孩子丢的,随后拿出了一支铅笔,将橡皮放到抽屉里,开始在橡皮上面画画。还时不时问问老师有没有看到整块橡皮布满了涂鸦。接着将铅笔摁在向皮上,戳了好几个洞,戳着戳着没意思了。你有拿出尺子,将这块橡皮切成片,在切成条。模仿着妈妈炒菜的模样,炒了炒不好玩儿了,又去玩别的了。
一双手在抽屉里翻来翻去,想不到好点子了。拿出笔又在课桌上画来画去,这玩玩儿。一节课又过去了
回头看看,那张不满涂鸦的桌子经过了岁月的折磨,和那些张曼的橡皮都经过了磨练回投降那些被我们折磨过的橡皮一桌子都是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呀。一转眼间我长大了,也不会再玩橡皮了。
好像一切都变了,又似乎都没变。
教师点评:在学生时代,我们的生活范围会变得很小,可能只有一张书桌、一间教室、一个学校那么大,但作者用这篇别具趣味的叙事小文、借自己以往的有趣经历告诉我们——这些不大的空间、看似局促的角落,其实都是一个个别有天地的“小世界”。文章虽然短小简单,却有诸多意味值得挖掘,如作者讲述的或许是大家都曾拥有的经历,但若非有敏锐的洞察、感知力,则不会将其作为素材又呈于笔下,可见文章的独特和难得。又如文中因讲述的是普通常见的点滴小事,或许本不会太引人注意,但经梳理总结、体味提炼后由“小角落也有小世界”的主旨加以表现,则在自然而然间耐人寻味、引人注目,可如果没有共情与领悟、没有思考与咂摸,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作者身上这些宝贵的特质都通过文章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是,文章还蕴含着一个十分具有启发性的意味,那就是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在当下看来富有意义还是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记录的,只要它们能为当下的生活留下印记——因为,或许在多年以后,它们会裹挟着岁月的气息,唤起一些尘封已久的记忆,也或许它们不止会变为属于你的宝贵财富,还会成为很多人珍视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