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又到了妈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清早,我和妈妈提着竹篮去小河边采摘嫩绿的艾草。
到了小河边,河水哗——哗——地流淌着,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碧绿的艾草在哪。‘‘看,那有一簇艾草!’’话音刚落,那簇艾草就‘‘遭殃’’了,“瞧,那有株‘独苗’,特别大!”走进一看,有许多嫩芽,轻轻一掐就断了。采摘完后,看看手指,都被艾草的汁水染成了绿色,尤其是食指和拇指,闻上去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艾草采摘回来后,用一个大盆子,装一半的水,再把采摘回来的艾草洗一下,把混入的枯叶挑出来,其他的脏东西也要挑出来,一齐丢进垃圾桶里。
处理好的艾叶下锅焯水十分钟,十分钟后,将焯过水的艾草捞出,放入盆中,再放糯米粉,使劲揉搓,直至艾叶与糯米粉充分混合均匀,最后倒点花生油,喜欢吃糖的还可以取出一部分单独放糖。用擀面杖擀成一块块面皮,包入自己喜欢吃的馅料,妈妈包的是腊肉酸菜馅和花生芝麻馅,都是我们欢吃的馅料。
包好后,放入蒸锅中,蒸二十分钟就可以吃了。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边吃着艾米果边谈天说笑,别提有多开心了!
爸爸带上几个艾米果、纸钱、蜡烛、香……去上山祭祖扫墓。
这天,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清明节特有的味道——艾香。
教师点评:清明节能做些什么?小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我们分享了他在清明节所做的事,包括采艾草、做艾米果、一家人边吃边谈天说地……小作者的清明节过得不可谓不丰富啊!难得的是,小作者在叙述的时候讲场景描述得十分生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视听效果,这离不开一些写作技巧,包括巧用修辞,如将河水拟人化,增强了代入感;包括动词的合理使用,让事情发展的顺序变成文章依据的叙述顺序。文章绘声绘色,真切流畅,很不错!不过倒数第二段的插入有些突兀,与文章整体的衔接不够流畅,还需要注意文章的重点是“艾草”哦。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