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高

初一 叙事 1336字
2022-03-03 21:57:52

往年的春节总是寒风凛冽的,甚至能夹杂几粒雪,今年却并非如此。阴浓的天僵持数日,忽有那暖人的阳光,便值得孩子们一阵欢呼。

除夕将至,细雨连绵,轻叩江南的屋瓦,隐隐的丝竹之音。

村里正在做年糕。清早,散步至河边,村庄所有的热闹皆聚于此了罢!三两个红棚子,一台机器,人们围在四周,享受着一年中最轻松的时刻。大家排好队,一张张笑脸围成弧形,将年味包围。嬉笑声、谈论声交织着,回荡黑瓦间。小巷之中,年味弥漫。

机器运行,村民们纷纷将自家的糯米递给做年糕的人。那人站在木凳上,接过竹篓,手腕向下微斜,粒粒分明的糯米“哗”地洒入机器一端的口中,放眼望向另一边,一长条洁白光滑的年糕缓缓出现在传送带上,流畅地向前移动。另一位做年糕的人在机器一侧,待年糕出现二三十厘米时,用一把小刀向下一切,年糕便被截成两段。手起刀落,一条条年糕长度均匀,切口干净利落,谈笑间便看见整条年糕被分成数条。村民便自己站在机器末端,接连不断的年糕出现时,立刻俯身抓起烫手的年糕丢进竹篓。

只几秒,将自家的年糕放进竹篓,喊着“年年高”,便载满心欢喜归家晒糕去。

屋瓦上,流光浮漾,珠落玉盘般的雨声犹如谁的千指百指按摩着耳,把清晨一下子奏成了午后。

我们家来得不算早,大家并无赶集般的劲头,只是悠闲地出门。倒是孩子们跑在前,唤着大人们快些,再快些:于我们心中,倘若是迟了几分,仿佛错过了做年糕的时间,心中便觉得空空落落。到了地,排上队,才算是安心了,又受不住被人群团团围住的滚滚热气,跑到河边,玩起摔炮,又不时挤进人群,看看那白白嫩嫩的年糕……大人们会笑着唠家常,于一片喧嚣中,长队渐短,可热闹分毫不减。

轮到我们家时通常是下午,今年亦是如此。早几家时,孩子们便钻回人群,从兜里掏出带来的红糖。望着一条条年糕,我咽咽唾沫,心中已然想象出它们的美味了!机器的运行声,人群的欢笑声中,爷爷和爸爸把竹篓递给那人,我便见那糯米粒落入机器。是雨声,亦是糯米洒下的声音。通透洁净的米!我心中涌上强烈的兴奋,不觉咧开嘴,空气中到处是糯米醇厚的香。

来了!来了!

我默数几秒,不出所料,年糕从机器中悠闲滑出。“先剪几条小的!”奶奶喊。那人也一笑,点点头。这一幕,早已反反复复出现了无数次,我的记忆,奶奶的记忆,所有人的记忆……剪年糕的人娴熟地剪了八块小年糕,孩子们一拥而上每人用小塑料袋装了两块,便迅速闪开。爷爷、爸爸紧跟上来。我们几个孩子撑开袋子,压扁年糕,朝里吹了口气,撒入许多红糖。白色热气扑面而来,红糖被小年糕软软包裹着,化为红褐色的糖水。咬下一口,红糖与年糕仿佛融为一体,年糕软糯有嚼劲,红糖甜而不腻,永远是记忆中的味道。这是一年中我最期待的时刻,期待着一年中仅一次吃上老家热乎的年糕。

回了家,一家人赶忙铺好竹席,准备晾年糕。孩子们便赛上了“晾年糕”,比谁放得又齐又快。大家弯下腰,从竹篓里抓起一条年糕,趁烫放在竹席上。十多分钟,陆续放好了年糕。待年糕一面晾凉不黏后,还需翻面再晾,只有等完全晾好,才能收走。一家人俯着身子,将年糕一一装入袋中。忙了一天我们早已忘记时间。

忙完已是三点多,望着一叠新做的年糕,我们喊着:“年年高!”一切都叫人想起年已临近,而这一年可贵的经历,变为了过去的记忆。

雨声滴答,烟花噼啪。历史已去,唯记忆永存。

年已近,年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