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每到元宵节,我们家都要搓汤圆。据外婆说,这个节日可大有来历呢!汤圆的雏形出现在汉代。宋代形成习俗名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古时元宵比较贵,明清时期元宵节和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都说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那汤圆和元宵又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早上我一起来就走进厨房。看到妈妈和外婆,刚好要准备做汤圆的馅料了。因为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就想知道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吗?就借此机会问问外婆吧。“外婆,外婆,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呀?”我说。“汤圆啊是用糯米粉,先田热水或冷水活成粉团,然后把各种馅料包进去,搓成圆圆的。元宵呢是先做好固定体馅切成小块,沾上水,然后放在放满生糯米粉的筛漏上摇啊摇,边摇边撒点水等馅儿,全裹上粉,滚成圆球。”外婆说。“原来是这样呀。我终于知道了。”我说。我们家有三种汤圆的馅料。第一种是黑芝麻馅儿的。第二种是花生馅儿的。第三种是肉馅儿的。黑芝麻馅儿和花生馅儿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所以我们准备开始做肉馅儿。先把五花肉剁成肉沫。再把一大把葱花洗净,切成高5mm的圆柱,再把肉末和葱倒在盆子里,放上盐,鸡精,味精等其他调料。最后搅拌成那种中浅色就可以了。还有把糯米粉……
妈妈和外婆准备开始搓汤圆了。我说:“妈妈,你教教我吧!”“好啊!”妈妈说。妈妈说要先给我示范一遍。我看妈妈熟练的揪一小坨糯米团。用熟练的手法捏成凹型,再用小勺舀一两勺馅儿放在凹型里。再把凹型的上面捏合,搓成圆形,一个汤圆就这么"闪亮登场"了。"我还没有看清楚呢?妈,你再给我示范一遍吧。"我说。“叫你外婆给你示范一遍吧”妈妈说。外婆开始了外婆的手速显然比妈妈快多了,两三下就做完了,这次我算是看清楚了。
我开始自己做了,先揪一小坨糯米团。小心的捏成凹型,再放入馅料,把上面捏合。搓成圆形。当我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汤圆“露馅儿”了,里面的油和肉都流了出来。于是我再次尝试,这次我包的是黑芝麻馅儿的。但是意外总是要发生的,捏合的时候就是捏不拢。于是我又试了很多很多次,但是不是汤圆,搓不圆就是露馅儿了。妈妈看我屡战屡败。就又开始手把手的教我了。交了几遍之后,又给我讲了很多的注意事项。
终于 ̄我成功的搓出了一个完美的汤圆。我又尝试了一个,也成功了。我非常的高兴,便开始加快速度,搓好了一个又一个。妈妈和外婆都说我做的好。不久我们就把糯米团和馅料都用完了。
汤圆下锅了,煮了一会儿汤圆就服了起来,妈妈给我盛了一大碗,各种味道的应有尽有。
甜的,满嘴都是甜甜蜜蜜的味道。
咸的,满嘴流油,肉香醇厚。
搓汤圆可真是有趣呢!那满嘴流油的感觉就够回味一两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