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赶在大年初一前,回了老家。也是为了一家人在长期的忙碌中,能够团圆一次。
不知为何,刚下车,看着凹凸不平的墙壁,古老的大门,青灰色的瓦楞,突然间,有着深深的触动。走进门去,抚摸着古旧的家具,陷入了回忆。
这座老屋包括了三代人的感情。
房子是爷爷年轻时候造的,具体时间,他也不太记得了。
这里开始很简陋,是用泥土堆积成墙壁、地板,用木头做的家具,简单无华的房子就这么建成了。
后来,家乡生活条件愈来愈好,附近都陆续盖起了用石砖搭建的房子。爷爷也不甘落后,决心努力赚钱,也造一座秀气的房子。
这座老屋,包含了爷爷艰辛的工作生涯,饱含着他的汗水与泪水。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爷爷在工作中屡次受挫,他无数次累倒下,无数次想要逃避、放弃。
但是望着别人家的房子,他不想这样眼巴巴的看着,内心中充满着羡慕,却不付出努力。爷爷尝试着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正视眼前的挫折。爷爷最后总结:“有精神支柱,有方向的人,总不会被挫折绊到脚跟。”他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仅在教导我们,还在教导自己。
正是爷爷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如愿以偿,一座结实的房子建成了,那白色的墙壁,整齐的屋檐,宽敞的内室,甚至一砖一瓦,爷爷都满意至极。
到现在,爷爷再受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栋房子,最后以坦然的面对困难,这老屋是爷爷的精神支柱,不仅在爷爷最落魄的时候激励他,还伴随了他一生。
老屋有一个小院子,原本除了花草,就什么也没有了。一天,爷爷在工作回来时捡到一颗桃子苗,栽在后院中,精心照料,七八年后,桃子树就有房子那么高。灰棕色的树根盘在地面上,发达的树根像一条条盘在天空的银龙。高大的桃子树就像一把伞,巨大的树冠几乎遮挡了老屋的天空。桃子树每至夏天,也会结桃子了。
这座老屋,包含了爸爸童年时期的乐趣,饱含着他的笑声与欢乐。爸爸小时候,经常带着一群小伙伴来到院子里玩,打旋子、跳方格……
院子里那棵桃子树,结得桃子红润饱满,很是诱人,特别受村子里小孩的青睐,一到成熟,他们便三五成群,几个人拿着杆子结伴来拍打树上的桃子,几个人捡被拍打下来的桃子,也不免嬉戏打闹。
那时候,整座老屋洋溢着欢声笑语,为酷热的夏天添了一份凉爽,也为沉闷的老屋添了一份活力。这老屋是爸爸的乐园。
老屋坐落于村子最角落的地方,平常十分静谧,只有零散的鸟儿叽喳声。
这座老屋,包含了我读书时的生活,饱含着我的朗朗读书声。那时候,我迷恋上了朗读书籍,睡前、醒来,都要读一遍书,这逐渐的成了我的习惯,无论春夏秋冬。
到了大暑天的时候,我便靠在院子里的桃树边,右手拿着一本好书,左手拿着大蒲扇,边乘着凉,边放声朗读,倒也是十分惬意的事。这老屋是我的书堂。
这座老屋,有多奇妙?不用我的诉说,高大的桃子树,葱郁的花草,它们会在无言之中,证明一切。
还记得,两年前,父母要将我带到乡镇上念书,我只好依依不舍得离开了生活了许久的老屋。
去了那里,学校的校规要严格的多,时间也变得十分稀有,我也没有机会再朗读。时间久了,我开始怀念老屋的一切:桃树、花草……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乡愁吧。
在乡镇,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即使是过年也没有回去,我也许久未见爷爷奶奶。
渐渐的,那份奇特的乡愁,在学业的洪流之中,渐渐消散。
临近过年,父母决定回老家。
我再一次看到了老屋,以及爷爷奶奶,他们显得更加苍老了一些,头发更加银白,走路也有些不利索。
晚上,五口人围着桌子坐着,桌上摆着满满的佳肴,吃起来似乎比以往爷爷奶奶分开时更加可口。这时我终于明白,我日思夜想的,并不是老屋,而是存在于老爷中浓浓的亲情。
时光如逝,大年马上就过去了,我回到了乡镇上,又开始了新一年忙碌的生活。老屋包含了我们太多,不仅是辛酸、乐趣,更多的是每年一家人的团圆,相互拥抱、贺年所展现的浓浓的亲情。我只想永远的记住老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想起,想起老屋所包含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