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

初一 叙事 621字
2022-01-25 08:38:45

汤圆,又叫“汤团”“浮元子”“元宵”。据传,它起源于宋朝,是当时明州兴起的一种小吃。明州是哪儿?就是我的家乡——现在的浙江宁波。这个鱼米之乡,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有着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民俗文化。

在家乡,吃汤圆这个风俗,春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汤圆是家家必备必吃的食品。它用糯米粉制成,圆形,中间加入甜馅,也有加肉馅的。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也有吃了汤圆就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的说法。汤圆还可以用来祭祖,互赠亲朋,表达美好祝愿。

儿时的春节,在家乡温馨的祖宅里,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做汤圆、煮汤圆、吃汤圆。奶奶会教全家人做汤圆。她先用温水来调和糯米粉,然后挽起衣袖,用力揉面,直到把湿糯米粉揉得有韧性。她把面揉成宝塔的形状,从宝塔的顶儿上拽下一块块面团,搓成圆团,擀成圆片,再把准备好的豆沙馅放在面皮,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把馅包进去。最后,她把做好的汤圆放在手心,两只手将汤圆搓圆。

我们也跟着一起揉,小手和衣服上都弄得白白的,这里一块,那里一块。揉出来的汤圆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我们看着奇形怪状的汤圆笑,奶奶看着我们笑。这揉进去的,是我们的笑声,是我们长大一岁的标志;这包进去的是豆沙馅,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们的点滴关怀和耐心。

汤圆一个个被放进烧开的水里,不一会儿,这白花花、圆滚滚的小圆子就在水面上游泳了,真馋人!煮熟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吃上去的时候,还有些烫,嘴里不自觉地发出“稀里呼噜”的声音。小心舌头烫坏啦!小调皮们!小馋嘴们 !

这两年我回不到那儿了,吃汤圆的情景总是在脑海里浮现,常常会想起那圆圆的小东西,怀念那煮汤圆的灶头和热气。

我的家乡的风俗啊!宁波的汤圆,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