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剑出鞘鬓已斑

初一 叙事 1231字
2022-01-14 21:00:51

我仍记得,在那个我前去应召抗金的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弯弯的新月,依稀,让我看清年迈的母亲老泪纵横的脸。她紧紧握着我的手,好像一松手我就会消失在空气里似的。我站在一旁,腰佩长剑,牵着一匹高头黑马,意气风发地向母亲告别。

“此去何求?”母亲颤巍巍地问我。

“杀金贼,灭金军,重振我大宋雄风!”我豪气万丈。

母亲低头用手拭去脸上的泪水:“如若一去不回?”

“那便一去不回!”

我跨上马背,还未离开,却听见母亲声音哽咽,好像转瞬间苍老了几十岁:“儿子,娘希望你能回来,却也希望你……”她停了一会儿,又道,“永远不要回来。”

我从未看见母亲如此悲伤而决绝,自从父亲死后,他还是第一次这样对我决绝又不舍。我走出老远,却又忍不住回头,看见在朦胧的夜色中,母亲佝偻着身子静静地站着。夜风微凉,她却始终没有离开。

大漠黄沙,烽烟滚滚,战士们围着篝火席地而坐,谈笑作乐,把酒言欢。我独自端坐帐中,拔出腰间佩戴的长剑,这剑是我战死沙场的父亲所留下的。我细细端详剑身上纵横交错的划痕,那是一个将军此生最大的荣耀。光亮的剑身映出我稚气未脱却又坚毅的脸庞,眼里满是自信之色。

“将军!”一个士兵,拨开我的帘门,“明天丑时与金兵交战?”

我收剑入鞘,剑刃划过青铜制成的刀鞘,声音清脆响亮。我微微颔首,士兵出去宣布这个消息,然后便听见军营中响起的此伏彼起的欢呼声。

丑时已至,雄浑的号角声接连响起。我整装上马,拔出长剑,面对浩浩荡荡的宋军,我看见他们眼中是按耐不住的激动。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士们手持兵器,身披铁甲,战鼓如雷声,隆隆作响,一时间扬起黄沙无数。

我带领宋军冲入战场,看不远处黑压压的金军犹如林间草般密不透风,我却并不胆怯,一时间铁蹄踏碎万千沙砾,我军犹如猛虎下山般席卷而去,金军气势却也丝毫不弱。战鼓声声,巨响如雷;杀气阵阵,走势如龙。我挥剑,杀人如临狂草,割喉似运行书。我眼里别无他物,只见得血染尘土;我耳畔再无他音,只听得喊杀声震天。

“杀金贼,灭金军重振我大宋威风!”

昔日的豪言壮语依旧在脑中回响。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母亲那样难过却坚决,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死,却又希望自己的儿子像一个真正的男人,为保卫祖国的疆土抛洒热血,去迎接, 那不可避免的牺牲。

我看见将士们义无反顾的向前,有人铁甲被刺穿,有人铁盔滚落,但他们一双双眼睛却是死死地盯着远处;我看见了身受重伤的战友,他跪倒在地,却仍不忘将长刀挥舞。

我听弓弦声声如狂风呼啸,箭镞如雨般从天而降,金军慌不择路连连向后溃退。我大笑,清楚的听见那笑声在风中回荡。

真要趁势追击,却忽然眼前一黑,我大惊,却发现是梦醒时刻。

头还因为昨天的醉酒而胀痛,我迷迷糊糊的起身,瞥见窗外笼罩大地的密不透风的黑夜。我挑起一盏油灯,火苗差点儿因为手抖烧到皮肤。我看见我的手上皱纹纵横,于是疯了一般跌跌撞撞地跑进书房,颤抖着拿下墙壁上挂着的长剑。我拔剑出鞘,声音却嘶哑刺耳。

“杀金贼,灭金军,重振我大宋雄风!”

当年的誓言依旧振聋发聩,我在斑驳的剑身上,看见自己斑白的鬓角和苍老的脸庞。

教师点评:文章展现了作者出众的叙述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有限的篇幅下设计了应召出征、出战厮杀、酒醒抒怀这一系列紧凑而跌宕起伏的情节,并巧妙衔接过渡、合理控制节奏,让故事自然流畅,浑然一体;突转法、巧设悬念等技法的娴熟运用,让故事精彩生动,引人入胜;对故事背景的设定,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揣摩、对场景情形的细致研究,让文中情景描写、对话描写、人物动作和内心活动描写等内容的出现既丰富了细节,又恰到好处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更为文章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强烈的代入感,起到了“锦上添花”之用;第一人称的视角,“长剑出鞘”的线索,“梦醒”的转折,“剑身中的面容”和“誓言”的前后呼应……种种构思之中,人物的塑造、情绪的表达、情感的迸发、情怀的彰显一一达成,文章的韵味、意味被无限延伸,动人心魄,引人感慨。若非积累丰厚、功底深厚,文章也无法如此精妙绝伦。很棒!